相关习题
 0  32644  32652  32658  32662  32668  32670  32674  32680  32682  32688  32694  32698  32700  32704  32710  32712  32718  32722  32724  32728  32730  32734  32736  32738  32739  32740  32742  32743  32744  32746  32748  32752  32754  32758  32760  32764  32770  32772  32778  32782  32784  32788  32794  32800  32802  32808  32812  32814  32820  32824  32830  3283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H2O2+H+====Mn2++H2O+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验证不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ΔH=Q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c(NH3·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n=m+17V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aq)+(aq)+Ba2+(aq)+2OH-(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 kJ/mol

C.C8H18(l)+O2(g)====8CO2(g)+9H2O(g);ΔH=-5 518 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 518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无色溶液:Ca2+、H+、Cl-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I-

C.FeCl2溶液:K+、Na+

D.的溶液:Na+、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苄佐卡因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品,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它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用1H核磁共振谱可以证明化合物C中有________种氢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

(3)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E、F、G除外)_______。

①化合物是1,4-二取代苯,其中苯环上的一个取代基是硝基

②分子中含有结构的基团

注:E、F、G结构如下:

(4)E、F、G中有一化合物经酸性水解,其中的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苄佐卡因(D)的水解反应如下:

化合物H经聚合反应可制成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导弹、宇航等领域。请写出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下标5

沸点/℃

57.7

12.8

315

熔点/℃

-70.0

-107.2

升华温度/℃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称取5.000 g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CO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c(NO)/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c(CO)/ 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时间/s

3

4

5

c(NO)/mol·L-1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 mol·L-1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写“>”、“<”、“=”)。

(2)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280

1.20×10-3

5.80×10-3

82

 

 

 

124

350

 

 

124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