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能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混合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B.OA段产生是NO,AB段反应为2Fe3++Fe = 3Fe2+,BC段产生氢气
C.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c(H2SO4)为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含镁,将金属钠放入海水中可以制取金属镁
B.利用潮汐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含有Fe、Mn、Co、B等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5℃时,有A、B、C三种溶液,其中A溶液的pH为5,B溶液中c(H+)=10-3 mol/L,C溶液中c(OH-)=10-3 mol/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溶液的酸性最强
B.将B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原来的10倍,溶液中c(H+)一定等于10-4 mol/L
C.等体积的B、C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D.C溶液的pH一定等于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3Fe + 4H2O(g) △ Fe3O4 + 4H2,其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3 mol Fe,则生成______mol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室温时,PH=10的氨水和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 H+)前者与后者之比
A.1:1 B.10-10:10-4 C. 10-4: 10-10 D. 10-10:1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升N2所含的分子数小于NA个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 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D.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约为0.7×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毒液体,是重要无机化工产品。试探究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最适合贴上的一个标签是 。
|
(2)过氧化氢的制备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A. BaO 2 + H2SO 4 === BaSO4 ↓ + H2O2
B. 2NH4HSO4 (NH4)2S2O8 + H2↑,
然后水解 (NH4)2S2O8 + 2H2O =2NH4HSO4 + H2O2。
C.CH3CHOHCH3+O2→CH3COCH3+H2O2
D.乙基蒽醌法:
(3)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可产生过氧化氢(见下左图),正极含碳(Carbon)的质量大小对产生过氧化氢的浓度(concentration)有影响(其影响曲线如下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开始时速率均较慢,说明电极有一个活化的过程
B.一段时间后,速率又再次平缓,说明生成与分解逐渐趋向平衡
C.正极室流出液经酸化后可分离出过氧化氢
D.正极含碳的质量以0.2g适宜
(4)过氧化氢作为一种绿色氧化剂有广泛应用,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过氧化氢作用下,铜与稀硫酸制硫酸铜: 。
②用Ti-Si分子筛作催化剂,甲苯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间-甲苯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玉的化学成分多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如: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
C.NaOH的电子式:Na [∶∶H ]
D.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H=-QkJ/mol(Q>0),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对下列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