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B.将S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成红色
C.白磷易溶于水,不能保存在水中
D.高性能通信材料光 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单品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值越大,则离子键越强。K2O、MgO、CaO三种物质中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K2O、MgO、CaO B.MgO、K2O、CaO
C.MgO、CaO、K2O D.CaO、MgO、K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某白色混合物粉末中含有CuSO4、K2SO4、NH4HCO3、NH4Cl、Na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请完成下述探究混合物组成的实验。
仅限选择的仪器、用品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镊子;红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1mol/L硫酸、1mol/L硝酸、1mol/L盐酸、1mol/L NaOH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一、初步探究
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混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同时闻到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溶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继续滴加过量稀硝酸至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B。
(1)用 (填实验用品名称)取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
(2)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二、进一步探究
(3)请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辽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13)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B.准确称取0.4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 mol/L的溶液
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淀粉溶胶和豆浆
B.钠和水反应实验时,余下的金属钠放回原瓶
C.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时,将浓硝酸加入浓硫酸中
D.乙烯制备开始时未加碎瓷片,反应过程中打开橡皮塞重新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的较少的H+和OH-)Na+、NH4+、SO42-、CO32-、NO3-。取200mL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二份分别做下列实验。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实验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42-、CO32-、NO3-
C.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O3- D.该溶液中一定含Na+,且c(Na+)≥0.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可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常用方法有:①过滤、②结晶、③升华、④分馏、⑤盐析、⑥渗析、⑦加热分解⑧分液等,将分离或提纯的编号填入下列各混合物后面的横线上。
(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 ;
(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 ;
(3)除去氯化钠单质中混有的碘单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
A.FeS B.Fe2O3 C.FeCl3 D.Fe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均会导致酸雨
C.光缆被广泛应用,制造它的主要原料是晶体硅
D.常用明矾作净水剂,会使人摄人大量铝元素,易患老年痴呆,因此饮用水生产不宜 长期大量采用明矾作为净水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 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mol·(L·min) -1。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mol·L-1,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