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不能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C.所得液体一定无色透明 D.不稳定、很快会分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3(NH4)2SO44NH3↑+3SO2↑+N2↑+6H2O↑
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B.2∶3
C.1∶1 D.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2+>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黄铜矿炼铜按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将总反应可以写成:
CuFeS2 + SiO2 + O2 → Cu + FeSiO3 + SO2
事实上冶炼反应是分步进行的。(1)黄铜矿在氧气作用下生成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2)硫化亚铁在氧气作用下生成氧化亚铁,并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矿渣;(3)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铜;(4)硫化亚铜与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铜。
写出上述各个分步反应(1,2,3,4)的化学方程式。
2) 给出总反应方程式的系数。
3) 据最新报道, 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可以将黄铜矿氧化成硫酸盐。反应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试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4) 最近我国学者发现,以精CuFeS2矿为原料在沸腾炉中和O2 (空气)反应, 生成物冷却后经溶解、除铁、结晶,得到CuSO4·5H2O,成本降低了许多。实验结果如下:
沸腾炉温度/℃ | 560 | 580 | 600 | 620 | 640 | 660 | |
生 成 物 | 水溶性Cu/% | 90.12 | 91.24 | 93.50 | 92.38 | 89.96 | 84.23 |
酸溶性Cu/% | 92.00 | 93.60 | 97.08 | 97.82 | 98.16 | 98.19 | |
酸溶性Fe/% | 8.56 | 6.72 | 3.46 | 2.78 | 2.37 | 2.28 |
回答如下问题:
CuFeS2和O2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实际生产过程的沸腾炉温度为 600~620℃。控制反应温度的方法是:
温度高于600~620℃生成物中水溶性Cu (%)下降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500℃时,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ΔH<0。向甲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0.5molO2,向相同容积的乙容器中充入1molSO3。若甲容器保持容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分别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甲>乙 B、反应达平衡时所需时间:甲<乙
C、平衡时,氧气的浓度:甲<乙 D、平衡时,容器内SO3的体积百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HCOO- + H3O+
B.CO2+H2OHCO3- + H+
C.CO32- + H2OHCO3- + OH-
D.HS- + H2OS2- + H3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Ca2+、SO42—、CO32— B.Na+、C1-、OH-
C.NH4+、C1-、-SO42- D.H+、CO3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