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应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C.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苯甲酸时应趁热过滤
D.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三峡电厂发电量可提供相当于每年0.5亿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从而有助于控制: ①白色污染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三峡库区水质的富营养化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01 mol·L-1FeCl3(aq)中滴入0.5 mL 0.01 mol·L-1的NH4SCN(aq),发生如下反应:
FeCl3+3NH4SCNFe(SCN)3+3NH4Cl
所得溶液显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变蓝后立即取出
D.向溶液中滴加2滴1 mol·L-1的FeCl3(a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常温下 A 和 B 两种气体组成混合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B 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 A 和 B 以何种比例混合,碳和氢的质量比总小于 3∶1。由此可确定 A 为_____________,B 为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9∶4,则在混合气体中 A 和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C和H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25)。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aq)显色。
(1)Mr(A)-Mr(B)= ;
(2)1个B分子中的O原子个数是______;
(3)A的分子式是______;
(4)B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 g溶剂)如下表:
溶质 溶剂 | AgNO3 | Ba(NO3)2 | AgCl | BaCl2 |
水 | 170 | 9.3 | 1.5×10-4 | 33.3 |
液氨 | 86 | 97.2 | 0.8 | 0 |
(1)分别是1.0 mol· L-1的Ag+、Ba2+、NO-3和Cl-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分别是0.50 mol·L-1的以上四种离子在液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
(4)将以上四种离子按适当浓度混合于液氨之中,能否有AgCl沉淀析出?
答:________(“能”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些化学仪器加热时需要填在石棉网上,但也有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下列各组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试管、蒸发皿 B.试管、烧杯
C.试管、平底烧瓶 D.蒸发皿、圆底烧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NaOH与Na2CO3·nH2O的混合物共28 g配制成100 mL溶液,测得该溶液中c(Na+)=4 mol·L-1。另取相同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2)Na2CO3·nH2O中的n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常温下遇到O2就化合成NO2
D.NO2与水反应,有NO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异戊酯,其合成过程为:
①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并注入0.14mol异戊醇和0.35mol冰醋酸,再加入4 mL浓H2SO4至不再分层。
②在烧瓶上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加热混合物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③把混合物转至分液漏斗中,加少量蒸馏水,振荡分层后除去水层,再用蒸馏水洗涤有机层。
④用5%的NaHCO3溶液分几次洗涤产品直至中性。
⑤向上述溶液中加NaCl晶体,搅拌静置,对液体进行分液。
⑥将粗产品转至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并加适量无水MgSO4或Mg(NO3)2蒸馏,收集135 ℃—143 ℃之间的馏分。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冷凝管中冷却水流向是由_____________进入,由____________流出。(填“A”或“B”)
(2)圆底烧瓶中的物质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从冷凝管上口跑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实验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酸与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之比0.35∶0.14>1∶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③中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中用NaHCO3溶液洗涤产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