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大约在500年前,人们就注意到某些菊科植物的花蕾中存在有杀虫作用的物质。后经研究,凡具有如方框内结构,且R不是H原子的有机物,就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对昆虫有强烈杀伤作用的杀虫剂。对此杀虫剂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发生加氢反应,但其生成物无杀虫作用
B.在酸性溶液中,此类杀虫剂将会失去杀虫作用
C.此类杀虫剂密封保存在碱性溶液中,其杀虫作用不变
D.左端的甲基(—CH3)可被取代,其产物仍有杀虫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一元饱和羧酸跟CH3CH2CH2OH反应,消耗该一元醇15 g,得到25.5 g酯,则该一元饱和羧酸的结构简式是( )
A.HCOOH B.CH3COOH C.C2H5COOH D.C3H7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汽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的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2)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中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如下: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Ⅰ]是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的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在一下条件下,存在着下列反应:RCOONa+NaOHR—H+Na2CO3,该反应在有机化学上称为“脱羧反应”。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 mol该有机物在适合的条件下与NaOH反应,最多可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 )
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的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C2H518OH,当重新达到平衡时,18O原子还应存在于( )
A.乙酸乙酯中 B.乙酸中
C.水中 D.乙酸、乙酸乙酯和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 、B 、C 、D 、E 、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其中前六种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B 、C 、F 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 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并且生成盐和水。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只根据以上条件一定能判断出的元素的及符合条件的离子的符号填写在下表空格处
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半径最小的离子 |
符号 |
(2)写出B、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己知D的单质在F单质中燃烧可生成X、Y两
种化合物并产生白色烟雾,写出X、Y中各原子
最外层均满足8 电子结构的分子的电子式___。
D、F的单质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
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写出指定
条件下两种单质作用生成Y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G的单质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但在使用中受环境影响易被腐蚀,试写出发生腐蚀时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与E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