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A.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 + CO2 = Ba CO3↓+ H2O
B.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O2-+ 3H2O+ CO2=2Al(OH)3↓+ CO32-
C.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
D.d—e段沉淀的减少是由于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B.乙酸和溴乙烷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烷、烯、炔烃燃烧的反应式,有人总结出以下规律:对于烷烃有n(烷烃) = n(H2O)–n(CO2),对于烯烃有n(H2O)-n(CO2)=0 ,对于炔烃有n(炔烃) = n(CO2)- n(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混合气体由C2H6和C3H4组成,将1.0体积混合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CO2的体积比水蒸气多0.2体积(相同状况下测定),通过计算确定C2H6和C3H4的体积(设体积单位为升)
(2)某混合气由烯烃和烷烃或烯烃和炔烃组成。组成中可能是两种气体,也可能是多种气体。将1.0体积混合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3.0体积CO2和2.4体积水蒸气(相同状况下测定)
① 判断混合气体有 两类烃组成。
② 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用简要文字叙述)。
③ 上述两类烃的体积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食品安全是近期的焦点问题。苏丹红本是一种工业合成染色剂,但却被滥用做食品的着色剂,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苏丹红1(sudan 1)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极易溶于水 B. 1 mol该物质可与1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C. 其分子式为C16H12N2O D. 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C. 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D. 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与5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填代号)。
①25ml 0.2mol/L的NaCl溶液 ②100ml 0.1mol/L的NaCl溶液
③25ml 0.2mol/L的Na2SO4溶液 ④10ml 0.5mol/L 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E为红棕色固体,K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B、C、D、H是单质;B、C、D、F、G、H常温下是气态; F和H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作用,且F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N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化合物G极易溶于水且易液化.
(1)化合物A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E的化学式_______。
(2)如何检验化合物N中的阳离子 。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
(4)若L为等物质的量F与G反应所得,L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
(5)已知C与D反应生成1.7g G 时放出4.62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原子转变成了氧原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原子的人工转变。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原子转变成了氧原子的过程表示如下:
+
→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α粒子是He元素的一种核素
C.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D.
、
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4、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分,每空2分)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