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SO4 ═ H+ + HSO4— ; HSO4—H++SO42—,回答下列问题:
(1)Na2SO4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在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下列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有 。
A.c(SO42—)+c(HSO4—)+c(H2SO4)=0.1 mol·L-1
B.c(OH-)=c(H+)+c(HSO4—)
C.c(Na+)+c(H+)=c(OH-)+c(HSO4—)+2c(SO42—)
D.c(Na+)=2c(SO42—)+2c(HSO4—)
(3)如果25 ℃时,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c(SO42—)=0.029 mol·L-1,则0.1 mol·L-1H2SO4溶液中c(SO42—) 0.029 mol·L-1(填“<”,“>”或“=”),理由是 。
(4)0.1 mol·L-1NaHSO4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如果25 ℃时,0.10 mol·L-1H2SO4溶液的pH=-lg 0.11, 则25 ℃时,0.10 mol·L-1的H2SO4溶液中c(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化合价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 ,则Fe3I8也可表示为FeI2·2FeI3
B.CaC2能水解:CaC2+2H2O → Ca(OH)2 + C2H2↑ ,则Al4C3也能水解:Al4C3 + 12H2O → 4Al(OH)3↓+ 3CH4↑
C.O2与Cu反应加热生成CuO,则S与Cu反应加热生成CuS
D.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则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不产生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 为测定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用m表示),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合理而简单的实验,用于测定m的值。其中E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mL~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用来调节液面高低。
A B C D E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气体(NO和NO2)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2)要测定m值,需要将C中的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酸碱指示剂氧化褪色而影响实验。因此,中和滴定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接口的编号,连结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4)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应进行两步必要的操作:
第一,打开b,向E装置右管中加适量水;
第二 。
(5)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6)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L),C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n mol,则用含n和V的式子表示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试纸测得溶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O2、SO2、H2O B、Cl2、Al、H2
C、NO2、Na、Br2 D、F2、K、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框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乙、丙、丁是常见的气体单质,且丁为黄绿色气体。气体B与气体C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D是海水中浓度最高的盐(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溶剂水已略去)。
⑴甲的化学式是 ,C的化学式 。
⑵写出A溶液和丁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
⑶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②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救火
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④Na-K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⑤钠比铜活泼,因而钠可以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铜
⑥钠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Na2O2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 C. ③④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