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各物质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A、F分别为淡黄色固体,A与B的浓溶液反应可以生成C、D、E三种物质,D为无色液体,K为红色金属单质,能在加热条件下与C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Q。I和H为气态双原子分子。反应过程中部分条件和产物均略去。
I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A + 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Q和E按2∶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若产物之一含I,则现象可能为___________,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标准状况下将11.2 L Q通入到500 mL 1.5 mol /L 的G溶液中,请将最终溶液的溶质成分及物质的量填入下表(可不填满)。
溶质(化学式) | 物质的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B.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a+、SO42-、OH- B.NH4+、H+、Cl-、CO32-
C.K+、NH4+、NO3-、Cl- D.Cu2+、NH4+、NO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本题共10分)有A、B、C、D、E、F六种元素。
①A、B、C是金属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③F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很稳定,是除氢外最轻的气体。
请回答:
(1)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2)F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在上述六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反应,前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后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的是(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均按化学方程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且g、l、s分别表示物质的状态为气、液、固态)
① 2H2(g)+ O2(g) = 2H2O(g) 2H2(g)+ O2(g) = 2H2O(l)
② C(s)+ O2(g) = CO2(g) C(s)+ O2(g) = CO(g)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都不符合题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有机样品3.1 g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共增重7.1 g,经过滤得到10 g沉淀。该有机样品可能是( )
A. B.CH3CH2OH C.CH3CHO D.CH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市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查,试题分别为:
Ⅰ.试验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还原性)。
Ⅱ.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⑴试题中设置了“评价与反思”,下列“评价与反思”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应该由监考老师去评价与反思
B.实验结论告诉我:维生素C丸子应该密封保存
C.维生素C能使淀粉的碘溶液褪色
D.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时要将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
E.实验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F.实验Ⅱ中的废水应该回收后再集中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⑵实验Ⅲ中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 。(填序号)
①溶解,②计算和称量,③转移和洗涤,④查漏,⑤定容和摇匀。
⑶实验Ⅱ考查结束后,发现试管内壁附着一层红色固体。为了洗干净试管,某学习小组尝试往试管中加适量(3mL)稀硝酸,发现红色固体立即消失,溶液呈蓝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合物C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B→C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A→B B→C 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