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而且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铜 ②烧碱 ③大理石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氨气
⑦蔗糖 ⑧氯气 ⑨液态氯化氢 ⑩硫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NaCl(aq)+ AgNO3(aq)= AgCl(s)+ NaNO3(aq )△H<0
B.2CH3OH (l) +3O2 (g) = 2CO2 (g) + 4H2O (l)△H<0
C.2FeCl3(aq)+Fe(s) = 3FeCl3(aq) △H < 0
D.2H2 (g) + O2 (g) = 2H2O (l) △H < 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接触法生产H2SO4的过程中,对废气、废液、废渣和“废热”的处理正确的是
①尾气用氨水处理 ②污水用石灰乳处理
③废渣用来炼铁、制水泥等 ④将“废热”通过“废热”锅炉产生蒸气发电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H2C=CHOH不稳定,在常温下为液体,很容易转化成稳定的CH3CHO。然而,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外太空的某一个星球的大气层含有大量的H2C=CHOH。请预测该星球的温度是
A.较低温度
B.较高温度
C.无法判断温度的高低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
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⑵ 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 mol。其主要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① ;
② 。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
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⑷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天然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铜质炊具长久不用生铜绿
D、灶具大理石板被食醋腐蚀变得不光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已知扎那米韦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是以慢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0N4O7
B.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4molNaOH
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加成、取代等反应
D.该物质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