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④取上层清液继续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32-- B.一定有CO32--
C.一定有C1-- D.不能确定是否存在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实验Ⅰ~ 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 :烧杯中先后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III:试管中生成红色沉淀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B.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但一定等于其族序数
C.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Y与氧元素可以形成X2YO2、X2YO3、H2Y2O2、X2Y2O4等物质
D.氧有16O、17O、18O三种核素,氢有1H、2H、3H三种核素,两者可以组成18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MnO2和稀盐酸的混合物,并将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靠近导管口,则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配制溶液时,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偏大
C.完成钠的焰色反应实验,要用到的仪器及试剂有:NaCl溶液、稀盐酸、铂丝、酒精灯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与Y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相同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了铝土矿,工业上还可用明矾(主要成分KAlSO4·12H2O)为原料提取铝
B.明矾水解成Al(OH)3胶体,可用于水的净化、杀菌、消毒
C.铝制容器不能长期存放酸性、碱性和富含食盐的食品
D.将铝条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结论:铝条表面的氧化膜阻碍了Al与CuSO4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微粒是
A.常温下,c(H+)= 10—14mol/L的溶液中,Na+、NO3--、Al(OH)4--、CO32--
B.加入Al能产生气泡的溶液中:Fe2+、NO3--、NH4+、Cl--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Mg2+、Ba2+、F--、I--
D.加入石蕊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K+、MnO4--、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SO2通入足量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过程中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H2SO4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