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0215  40223  40229  40233  40239  40241  40245  40251  40253  40259  40265  40269  40271  40275  40281  40283  40289  40293  40295  40299  40301  40305  40307  40309  40310  40311  40313  40314  40315  40317  40319  40323  40325  40329  40331  40335  40341  40343  40349  40353  40355  40359  40365  40371  40373  40379  40383  40385  40391  40395  40401  4040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24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

B.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2个原子

C.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 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

D.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电解质配制一种仅含四种离子(不包括水电离出的离子)的无色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溶液中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达到此目的(   )

A.Na+、K+、SO42-、Cl-       B.Cu2+、K+、SO42-、NO3-

C.H+、K+、HCO3-、Cl-       D.Mg2+、Na+、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73 g HCl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

B.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硫酸和醋酸中,氢离子数之比为2∶1

C.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水配成1 L溶液,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用量筒取5.00 mL 1.00 mol·L-1盐酸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 “反应分离”环节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时间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B. 1 mol/L NaCl溶液含有NA个Na+

C.常温常压下,44g 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

D.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和22.4 L水的分子数都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③ CO2和Na2O都是电解质;④Cl2是非电解质⑤明矾净水和胶体性质有关;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B.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C.用激光笔验证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钾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明亮的紫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