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列过程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 B.氢气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D.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21分)已知HClO H++ClO-,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通入干燥的氯气后,集气瓶中湿润的有色布条很快褪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很快褪色,由此甲同学认为:干燥的氯气 漂白性,潮湿的氯气 漂白性(填“有”或“没有”)。
(2)细心的乙同学发现,一段时间后干燥的有色布条也褪色了。他经过仔细思考,认为甲的设计有缺陷,应该作如下修改: 。
(3)烧杯中NaOH溶液所起的作用是 ,
烧杯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匀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5分钟,小烧杯中盛2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 mL。
(5)丙同学按照乙同学的方案修改后,补做了盐酸加入到有色布条,发现有色布条不褪色。丙同学确认是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但丁同学认为还是不能确认HClO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他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14分)(1)洪灾过后,对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是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最常用的消毒剂。①工业上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③漂白粉溶于水后,与空气中的CO作用,能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内为混入的杂质)
物 质 | 需加入的试剂 | 有关离子方程式 |
FeSO4(CuSO4) | ||
CO2(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8分)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氯气在工业上可以由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产生氯气的同时,还得到氢气和氢氧化钠,称为“氯碱工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消耗氯化钠234g,试计算理论上最多可得到氯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3)若用上述制得的氯气制取漂白粉,理论上最多能得到漂白粉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 ( )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向氯水加入无水CuSO4,变蓝色,(H2O)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4分、每空2分)现有A、B、C、D四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把四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通入B、D气体时立即出现白色沉淀,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并生成D。把无色无刺激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
(1)A、B、C、D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NaOH溶液_(该项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分)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1.17g.mL-1、质量分数为36.5%。加热条件下,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1.12升(标准状况)。
问:(1)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理论上需要消耗二氧化锰多少克?
(3)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① Cl2—做消毒剂 ② AgBr—制胶卷,感光纸 ③ AgI—人工降雨
④ 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 淀粉—检验I2的存在 ⑥ NaClO—漂白纺织物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