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行为中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宗旨的是:
①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桔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
②利用硅材料制成光伏发电装置发电;③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
头;④大力发展潮汐能、风能、核能。
A.①②④ B.③④ C.①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和炸药
B.石英砂可以用于制取高纯度的硅,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因为氨易液化,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作制冷剂
D.测NaOH熔点时可以将NaOH放入石英坩埚中高温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日本大地震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4月1日发布,内地除
西藏外都检测到,还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已知铯(Cs)是钠的同族元素,据此,下列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
B.、互为同位素
C.的中子数为78
D.单质铯的还原性比单质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足量的H2O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D.4.6 g Na在空气中完全反应生成Na2O、Na2O2,转移0.2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溶液:NH4+、Na+、Cl-、CO32-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2-、S2-、CO32-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静置,过滤,取出沉淀洗涤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得到的溶液所含金属离子的种类与原溶液相同的是
A.Al3+、Ca2+、Cu2+ B.Fe2+、Mg2+、NH4+
C.Na+、Ag+、Mg+ D.Mg2+、Fe3+、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过程能引起结果偏高的是
①配制100gl0%CuSO4溶液,称取l0g硫酸铜晶体溶于90g水中
②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④质量分数为10%和90%的两种硫酸等质量混合配制50%的硫酸溶液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用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食醋、淀粉碘化试液检验加碘盐中的碘:IO3-+5I-+6H+=3I2+3H2O
B.KHSO4 熔融状态下电离:KHSO4=K++H++SO42--
C.Fe(NO3)2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3Fe2++NO3-+4H+=3Fe3++NO↑+2H2O
D.明矾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Al3++4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 < c(CH3COONa)< c(Na2CO3)
B.已知0.1 mol·L-1 二元酸H2A溶液的pH=4,则在0.1 mol·L-1 Na2A溶液中:
c(OH-) = c(HA-)+ c(H+) + 2c(H2A)
C.将0.1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则溶液中的c(H+)和c(OH-)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