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4分)有以下几种物质①食盐晶体 ②液态氯化氢 ③水银 ④蔗糖 ⑤熔融的KBr
⑥KNO3溶液 ⑦SO3,填空回答:(填序号)
⑴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⑵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8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清液。
⑵继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⑶取少量(2)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⑷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分)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⑴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请写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
⑵ 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⑶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又称为“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常用 检验该气体。
⑷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⑸某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 ,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1 ;若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1 ,则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2 ;假如b== 2 a,则 ω2 2ω1 (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4分)在实验室里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室制Cl2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浓硫酸
⑵ 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mol·L-1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 06 mol。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① ;
② 。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
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⑷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20 g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与200 mL 12 mol/L的浓盐酸(足量)反应,制得标准状况下4.48LCl2。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若浓盐酸的挥发忽略不计,试计算:
(1)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反应中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为多少?
(3)滤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后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