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13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得到的氢气若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能生成水的质量为
A.14.4克 | B.9克 | C.7.2克 | D.3.6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江苏省江都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 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 B.锗是一种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
C.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 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阅读下列一段话,回答10-11题。
2010年6月14日,美国宣布在阿富汗发现价值一万亿美元的未开采矿产资源,此矿藏富含Li,Fe, Cu, Au等元素。有分析家说:这可使阿富汗有望成为“锂业的沙特阿拉伯”,同时这也使阿富汗战争存在更大变数。
【小题1】锂经常被用来做锂电池,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 =6LiCl+Li2SO3+2S,已知亚硫酰氯和AlCl3?6H2O混合共热蒸干,可制得无水AlCl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
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 |
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 |
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
A.工业上用铝单质与Fe2O3反应来大规模制备生铁 |
B.可用焦碳与氧化铜高温反应制备铜 |
C.古代“沙里淘金”是将金单质富积 |
D.工业上由生铁炼钢以及由粗铜(含杂质较多的铜)制备纯铜都是进一步除去里面杂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09-10年湖北恩施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卷 题型:单选题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用铊盐进行投毒事件,引起警方高度重视。铊(TI)的毒性高于铅和汞,在生产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元素,长时间在鞭炮爆炸物氛围中也会引起中毒。铊属ⅢA族元素。下列推断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以惰性电极电解TlCl3溶液可得到金属铊 |
B.铊盐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
C.铊的电负性比铝小 |
D.同物质的量浓度时AlCl3水溶液酸性比TlCl3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保定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元素的单质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同条件下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金属钛(22Ti)对人体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关于48Ti和50Ti及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M层都有12个电子 | B.钛元素不是主族元素 |
C.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必为49 | D.48Ti和50Ti为同一核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 题型:单选题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铈的冶炼步骤为:用稀土串级萃取法对矿石进行筛选富集;电解熔融CeO2。 |
B.CeO2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O2+4HI=CeI4+2H2O |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Fe2+=Ce3++Fe3+ |
D.四种稳定的核素、、、,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版必修1第04章第3节复合材料 题型:单选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前途的发展材料。目前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
A.高分子分离膜 | B.人类的人工器官 |
C.宇宙航空工业 | D.新型药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