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257  5265  5271  5275  5281  5283  5287  5293  5295  5301  5307  5311  5313  5317  5323  5325  5331  5335  5337  5341  5343  5347  5349  5351  5352  5353  5355  5356  5357  5359  5361  5365  5367  5371  5373  5377  5383  5385  5391  5395  5397  5401  5407  5413  5415  5421  5425  5427  5433  5437  5443  545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下列有关描述及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全部正确的是


  1. A.
    酸性高锰酸钾可使草酸溶液褪色: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2. B.
    在溶液中,FeI2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I-+2Cl2=2Fe3++I2+4Cl-
  3. C.
    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4. D.
    碳酸钠水解:CO32-+2H2O?H2CO3+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1. A.
    Ca2+、K+、CO32-、Cl-
  2. B.
    Fe3+、Mg2+、I-、SO42-
  3. C.
    Na+、OH-、SiO32-、NO3-
  4. D.
    Na+、CH3COO-、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溶解
  2. B.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0nm但大于1nm,能通过滤纸

  3.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4. D.
    将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利用下面装置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
Ⅰ、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很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过程Ⅱ将铜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为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操作是______.当红棕色气体较多时,轻抽注射器使反应停止,关闭a,取下注射器.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控制b和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充满稀硝酸时,关闭b打开a,可见无色气体.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4)将3支盛满红棕色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水温/0C液面上升高度
125超过试管数学公式
250不足试管数学公式
30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2+HNO3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反应Fe2O3+3CO═2Fe+3CO2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四种物质中,________的还原性最强;在反应中每消耗1molCO就生成________g还原产物,________g氧化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标准状况下,物质①4gH2,②33.6LCH4,③1molH2O,④3.01×1023个O2.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含原子数最少的是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每有1mol过氧化钠反应,则转移电子个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Fe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Fe(NO33、Fe2(SO43、NO2、N2O4、NO和H2O,当NO2、N2O4、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4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A.
    1:6
  2. B.
    2:15
  3. C.
    2:3
  4. D.
    16: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A-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E、F为气体,B、D为液体,A是一种大气污染物,F的浓溶液与X共热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备单质C,X是一种黑色粉末,B分子中有18个电子.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B、C、D、X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
(2)写出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B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若将X加入B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后发现X溶解,溶液呈无色并产生气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应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经过合理的实验步骤,采集必要的数据,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室有一些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欲知道其各组分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㈠实验目的:测定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的质量分数.
㈡实验原理:氧化铜可溶于稀硫酸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㈢实验用品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架,滤纸,干燥器,仪器甲;硫酸(3mol/L),试纸乙,混合物样品.
㈣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混合物m1g混合物倒入烧杯中.
②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使氧化铜完全溶解.
③过滤,留取滤渣铜粉.
④将③中所得铜粉洗净后移入干燥器干燥.
⑤称量铜粉的质量为m2g.
㈤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和铜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
㈠实验目的:测定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的质量分数.
㈡实验原理:铜在加热条件下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氧化铜在同样条件下相对稳定.
㈢实验用品
天平,酒精灯,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干燥器;混合物样品.
㈣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坩埚的质量为m1g,坩埚与混合物样品的总质量为m2g.
(2)在空气中小心加热样品.
(3)______.
(4)重复步骤②③至坩埚和样品恒重为m3g.
㈤根据所纪录的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和铜的质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试纸乙是______.
(2)方案一中确定所加硫酸已足量的方法是______.
(3)方案一中步骤④若没有用水洗净,则所测铜的质量分数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方案二中所缺步骤③的内容是______.
(5)方案二中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或结论正确的是


  1. A.
    在某未知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肯定有SO42-
  2. B.
    用焰色反应可鉴别出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
  3. C.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4. D.
    在某未知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若显红色则原溶液中肯定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