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专题一 化学与STS 题型:单选题
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11月月考化学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下列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符合的是( )
A.工业制硫酸时,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用于发电 |
B.开采更多的能源,提高能源开采量 |
C.燃烧煤的锅炉采用类似沸腾炉的锅炉 |
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从而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唐山二中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建筑装饰材料进入家庭,调查发现有些装饰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由装饰材料缓慢释放出来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健康,这些污染物是( w.&w.w.k.s.5*u.c.#om )
A.二氧化碳 | B.氢气 | C.甲醛、苯等有机物 | D.氮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高考冲刺卷(八)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并提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改善了北京环境质量。下列目标经过努力还不可能达到的是( )
A.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 |
B.拓展城市绿化,减少扬尘 |
C.禁止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一氧化碳或氮的氧化物 |
D.减少丢弃塑料废旧物品,回收并进行再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高考冲刺卷(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
B.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 |
C.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
D.为了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回收利用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第七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 )
①在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 | C.①②④⑤ | D.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长沙市一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红棕色烟雾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
A.FeO粉尘 | B.Fe2O3粉尘 | C.Fe粉尘 | D.碳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理综化学考前押题卷 题型: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下列有关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
C.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
D.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而水污染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下列不属于水污染的原因的是 ( )
A.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 |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
C.雨水和土壤接触 | D.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唐山一中2010高考模拟试卷(三)理科综合化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碳”生活倡导节能,减少CO2的排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B.18g冰中比18g水中的氢键多 |
C.电解精炼铜时,当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材料质量减轻了32g |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