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1273  61281  61287  61291  61297  61299  61303  61309  61311  61317  61323  61327  61329  61333  61339  61341  61347  61351  61353  61357  61359  61363  61365  61367  61368  61369  61371  61372  61373  61375  61377  61381  61383  61387  61389  61393  61399  61401  61407  61411  61413  61417  61423  61429  61431  61437  61441  61443  61449  61453  61459  61467  203614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12月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 度(℃)

360

440

520

K值

0.036

0.010

0.0038

 

(1)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 + H2O (g)CO(g) + 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___P2(填“>”、“=”或“<”)。

②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 + H2O(g)CO2 (g) + H2(g) 获取。

①T ℃时,向容积固定为5 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 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

②保持温度仍为T ℃,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 : n(H2O) : n(CO2) : n(H2) = 1: 16 : 6 :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12月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常温时,将某一元酸HA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1)若c (HA) = c (NaOH) =0.lmol/L,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7。

①不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方法是(    )

A.测得0. 1mol/L HA的pH>l

B.测得NaA溶液的pH>7

C.pH=l的HA溶液与盐酸,稀释100倍后,盐酸的pH变化大

D.用足量锌分别与相同pH、相同体积的盐酸和HA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②混合溶液中,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

A.c(A-)>c(Na+)>c(OH-)>c(H+)

B.c(A-)+c(OH-)=c(Na+)+c(H+)

C.c(HA)+c(A-)=0.1mol/L

D.c( HA) +c( H+)=c(OH-)

③若HA+B2(少量)=A+HB、H2B(少量)+2C=B2+2HC、HA+C=A+HC,则相同pH的①NaA溶液;②Na2B溶液;③NaHB溶液;④NaC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

(2)若c( HA)=c(NaOH)=0.1mol/L,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7。

①现将一定浓度的HA溶液和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跟该浓度的HA溶液稀释10倍后所得溶液的pH相等,则H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②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A时,下列操作能引起所测HA浓度偏大的是       

A.用蒸馏水洗涤锥形瓶后,用待测HA溶液进行润洗

B.滴定前发现滴定管的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C.装NaOH的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

D.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3)若c(HA)= 0.04 mol/L,c(NaOH)=0.02 mol/L。

①若HA为CH3COOH,二者等体积混合后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所有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②若HA为强酸,99℃时(Kw=10-12),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 _ _        mol/L(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两溶液体积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电源有一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

B.铅蓄电池应用广泛,主要优点是单位重量的电极材料释放的电能大

C.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

D.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体积小、重量轻,单位质量能量比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硫酸钡、醋酸铵、氨水都是弱电解质

C.用Na2S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制取Al2S3

D.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T△S<0的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加,导电性增强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减小

C.再加入10mL pH=11 NaOH溶液,混合液pH=7

D.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10-1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500℃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 ,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入1molNO2,下列说法正确的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常数K增大

C.NO2的转化率变小

D.容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比原来还要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

C.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D.装置③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 (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C.已知:①2H2(g) +O2(g) =2H2O(g) △H=-a kJ·mol-1,②2H2(g)+O2 (g)= 2H2O(1)  △H=-b kJ·mol-1,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 (g)=CO2(g)  △H=- 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 (g)  △H=- 395.0 kJ·mol-1,则C(s,石墨)=C(s,金刚石)  △H= -1.5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NO3

B.[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C.[OH]/ [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O32

D.由水电离的[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K、NH4、[Al(O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温度时,AgCl(s)  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加入少量水,平衡右移,Cl浓度减小

C.d点没有AgCl沉淀生成

D.c点对应的Ksp等于a点对应的Ks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