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68  6076  6082  6086  6092  6094  6098  6104  6106  6112  6118  6122  6124  6128  6134  6136  6142  6146  6148  6152  6154  6158  6160  6162  6163  6164  6166  6167  6168  6170  6172  6176  6178  6182  6184  6188  6194  6196  6202  6206  6208  6212  6218  6224  6226  6232  6236  6238  6244  6248  6254  626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92g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完全反应时,共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只含NO和NO2).则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1. A.
    0.06mol
  2. B.
    0.08mol
  3. C.
    0.11mol
  4. D.
    0.1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
    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2. B.
    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A
  3. C.
    46 g有机物C2H6O中含有的H-O键的数目为NA
  4. D.
    标准状况下,将0.1 mol 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为清楚地看到无色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或浅棕色)的过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甲同学实验如图一,步骤如下:①取大试管,放入适量大理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如图塞好疏松的棉花和铜丝③一段时间后,使铜丝浸入过量的硝酸反应④慢慢向试管底部推入棉花,可见明显现象.第①步放入大理石的作用是:______.
(2)乙同学则用图二装置,他的设想是这样:从分液漏斗注入稀硝酸,直到浸没铜丝,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NO产生的压强将排开稀硝酸,达一定体积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硝酸液体将NO气体压入空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球部空间因接触空气而变色.但按他的方法实际操作的丙同学发现此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①当酸液加到浸没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以后,会______而使后面的实验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
②反应开始后,因为随着NO的体积增加,______影响铜丝与硝酸的继续反应.
(3)丙同学将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上提至与塞子下端齐平,解决了第①个问题,再用一个与U形管配套的单孔塞和另一个分液漏斗,仍用前述乙的仪器和思路,从左边顺利地将硝酸加到分液漏斗活塞处,请在图中补齐装置并特别画出铜丝的适当位置:
(4)丁同学根据丙的思路,认为可以测定一下NO的体积并计算其产率(不考虑有其它气体),如果给你图三所示的仪器及一个酸式滴定管,用一根橡胶皮管将它们连接起来.为成功量取产生NO的体积,此实验中注入的硝酸在滴定管中至少应到达______,设定有条件精确称量,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
(5)计算知:将等体积NO和O2通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1/8,但准确的实验表明:余气体积比计算结果要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2,方程式为2NaOH+2NO2═NaNO2+NaN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方程式为2NaOH+NO2+NO═2NaNO2+H2,能否受此启发,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并对上述情况作一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化合物A与B、丙与丁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与B在常温下均呈液态.D与F都为固体单质,且D、F与甲的浓溶液在常温作用都无明显现象,加热时有大量气体产生.反应①除生成甲外,还生成丙.(相关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未标出)

(1)A的化学式______,B的电子式______.
(2)写出反应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过量D与甲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2. B.
    2 L 0.2 mol/L K2SO4溶液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3. C.
    1 mol Na作还原剂可提供电子数为2NA
  4. D.
    同温、同压下NA个CO2分子和NA个O2分子的体积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①向盛有稀H2SO4试管中加入Fe粉,Fe粉完全溶解得浅绿色溶液;
②向实验①浅绿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立即变为红褐色;
③向实验②红褐色沉淀中滴加溶有淀粉的HI溶液,红褐色沉淀溶解得蓝色溶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 A.
    上述实验中,共涉及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2. B.
    实验可证明还原性:H+>Fe2+>OH->I-
  3. C.
    实验②可证明溶解度:Fe(OH)3>Fe(OH)2
  4. D.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OH)3+2I-+6H+=2Fe2++I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化学建材、油墨、涂料、密封胶与胶粘剂等行业.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0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取该产品.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1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Ⅰ.可选用的药品有:a.石灰石b.饱和氯化钙溶液c.6mol/L盐酸d.氯化铵e.氢氧化钙.

(1)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
(2)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3)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______;
(5)检验D出口处是否有氨气逸出的方法是______;
(6)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_____.
(8)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图2中__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Ⅱ.经分析在上述氯化铵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该学生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流程:
试回答:
(1)所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检验所加试剂A已经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2)B操作方法是______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
(3)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肥或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施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以防中毒
  2.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尽量多施用
  3. C.
    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
  4. D.
    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1. A.
    c=数学公式
  2. B.
    p=m+数学公式
  3. C.
    n=m+数学公式
  4. D.
    数学公式m<p<数学公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相同条件下,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Mg、Al分别加入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稀盐酸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关系不可能是


  1. A.
    甲(Na)>乙(Mg)>丙( Al)
  2. B.
    甲(Na)>乙(Mg)=丙( Al)
  3. C.
    甲(Na)<乙(Mg)<丙( Al)
  4. D.
    甲(Na)=乙( Mg)=丙(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