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量Fe与1 mol Cl2燃烧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 NA
B.1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 NA
D.高温、催化剂作用,0.4 mol SO2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0.4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金属单质的密度、熔沸点均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递增
B、金属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2
C、金属的还原性:Li>Na>K>Rb
D、氢化物的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 + CO2 = NH4+ + HCO3-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 + H2O + Ca2+ +2ClO— = CaSO3↓+2HClO
C.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2H+ + CO32— = H2O +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Ba2+ +OH— +H+ + SO42- = 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除废气NO的反应原理为:2CO+2NO=N2+2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CO为氧化剂
B.反应中NO被还原
C.在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为4 mol
D.CO和NO都是无色有毒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SO2 B、NH3 C、N2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 g/ml,5%的氨水密度为0.98 g/ml,若将上述两种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周期表的16族中,第ⅢB族所含的元素种类数最多
B、在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序数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都属于过渡金属
D、第ⅦA族的砹(At),其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看到白色沉淀
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现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实验方案可供选用:①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 4H2O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2H2O
③首先将铜屑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2Cu + O2 2CuO,CuO + 2HNO3 = Cu(NO3)2 + 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等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②最少
B.制取等量的硝酸铜,②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①少
C.三种方案中,第③方案最经济环保
D.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
C、将少量CO2通入B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不能用排水法收集SO2、N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