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0482  70490  70496  70500  70506  70508  70512  70518  70520  70526  70532  70536  70538  70542  70548  70550  70556  70560  70562  70566  70568  70572  70574  70576  70577  70578  70580  70581  70582  70584  70586  70590  70592  70596  70598  70602  70608  70610  70616  70620  70622  70626  70632  70638  70640  70646  70650  70652  70658  70662  70668  70676  203614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反应热△H= -24.2kJ/moL;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 -69.4kJ/mol       B. -45.2 kJ/mol       C. +69.4kJ/mol     D. +45.2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Ag2SO4(s) Ag2O(s)+SO3(g) ,2 SO3(g) 2 SO2(g)+O2(g)。反应经过10 min达到平衡,测得c(SO3)=0.4 mol/L、c(SO2)=0.1 mol/L,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 g/L

B、SO3的分解率为20%

C、在这10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υ(O2)=0.005 mol•L1•min1

D、化学反应速率:υ(Ag2SO4)=υ(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0.80

0.20

0.0010

290

1.60

0.20

0.0010

145

0.80

0.40

0.0010

145

0.80

0.20

0.002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υ(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υ(Br2)相等

C.增大c(HCl),υ(Br2)增大                       D.增大c(Br2),υ(Br2)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 -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 μmol ▪L-1▪min-1和2.0μmol ▪L-1     B.2.5μmol ▪L-1▪min-1和2.5μmol ▪L-1  

C.3.0μmol ▪L-1▪min-1和3.0μmol ▪L-1      D.5.0μmol ▪L-1▪min-1和3.0μmol ▪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 + CO(g)  △H = +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画出):

(1) 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2) 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填“<”、“>”或“=”);

(3) 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mol·l-1

(4) 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2~13) (填“<”、“>”或“=”),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能源危机当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开源节流”的是       (填字母)。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 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a)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       (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              

(b)12 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3)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 ▪ mol-1、497 kJ ▪ mol-1

N2 (g)+ O2 (g)=== 2 NO (g)  H=+180.0 kJ ▪ mol-1

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kJ ▪ mol-1

(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CO除去NO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 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安阳一中高二月考(奥数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盐酸或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如图1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端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编号

盐酸

氢氧化钠

t/℃

1

0.1 mol·L1

0.05 mol·L1

3.5

2

0.1 mol·L1

0.1 mol·L1

x

3

0.2 mol·L1

0.2 mol·L1

14

x=____________。

 (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2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②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河南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