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mol•L-1•min-1 B.1mol•L-1•min-1
C. 2mol•L-1•min-1 D.3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 ==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
A. 2.8mol B. 1.6mol C. 3.2mol D. 3.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 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①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 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反应C ( s) + H2O (g) CO ( 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使容器体积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乙:在500℃时,用 V2O5做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
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7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煤直接燃烧C(s) +O2 (g) == CO2(g) △H1<0 ①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 +H2O(g) == CO(g)+H2(g) △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 == 2CO2(g) △H3<0 ③
2H2(g)+O2 (g) == 2H2O(g) △H4<0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等量的煤,途径I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其理论依据是 ;
(2) △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4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金属 质量/g |
金属状态 |
c(H2SO4) /mol·L-1 |
V(H2SO4) /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30 |
44 |
4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