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021  74029  74035  74039  74045  74047  74051  74057  74059  74065  74071  74075  74077  74081  74087  74089  74095  74099  74101  74105  74107  74111  74113  74115  74116  74117  74119  74120  74121  74123  74125  74129  74131  74135  74137  74141  74147  74149  74155  74159  74161  74165  74171  74177  74179  74185  74189  74191  74197  74201  74207  74215  203614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F3分子中没有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在0.1 mol 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 NA

C.全氟丙烷(C3F8)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D.向30 mL 0.5 mol/L NaOH(aq)中通入224 mL CO2(标准状况),其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OH+2CO2=CO+HC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C(g)+D(g);  △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2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如图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后,甲中B的体积分数增大,乙中B的体积分数减小

B.将活塞由“4”推进到“3”,达到新平衡后,甲、乙两容器中C的百分含量相同

C.保持温度不变,向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平衡后,c(B)>2c(B)

D.保持温度和乙中压强不变,向乙中再加入2 mol D,达到新平衡后,c(B)≤2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根据化学原理得出有关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

B.由于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的大,所以沸点:SiO2>CO2

C.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温度、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

D.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发生反应2KClO3+ I2=2KIO3+Cl2,则氧化性:I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中加入金属铝,产生大量H2,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SO、S2           B.Ba2+、Fe2+、NO、Br

C.K+、Na+、AlO、SO        D.NH、Cu2+、Cl、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两种或三种元素,它们的每个分子中均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可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中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2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中两元素质量比与甲中两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目的

实验室制O2

配制稀硫酸溶液

在铁制品上镀铜

净化精制淀粉胶体

装置

操作

选项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K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碳原子中。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成CxK,其平面图形见下图,则x值为

A.8       B.12      C.24      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5分)

在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

(1)若M中存在的离子只有:Na+、CH3COO、H+、OH,下列关系合理的是      

c(Na+)>c(CH3COO)>c(OH)>c(H+)    ② c(Na+)>c(OH)>c(CH3COO)>c(H+)

c(H+)>c(OH)>c(Na+)>c(CH3COO)    ④ c(Na+)=c(CH3COO)且c(OH)=c(H+)

(2)若M由两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混合而成,其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且c(NH4)>c(Cl)>c(OH)>c(H),这两种溶液的溶质是      

(3)若M为0.01 mol/L的氨水,向其中加入等体积pH=2的盐酸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c(NH4+)+c(H+)-c(OH)=         

(4)若M为20 mL稀硫酸和盐酸混合液,向该混合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Ba(OH)2溶液,生成BaSO4的量如图所示,当加入60 mL Ba(OH)2溶液时,C点溶液的pH=7(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试计算:

(i)最初混合酸溶液中c(H2SO4)=__________,c(HCl)=____________。

(ii)B点溶液的pH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可能用到的数据:1g2=0.30、1g3=0.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5分)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H分别为同一主族,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D可形成非极性分子X,X的结构式为             

(2)E、F、H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3)G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单质在高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盐Y由B、D、E组成。以熔融盐Y为电解质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5)用熔融盐Y的燃料电池作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至无色后继续电解一段时间。断开电路,向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溶液恢复到电解之前的体积和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6)由A、C、D、E四种元素中任意三种构成的强电解质Z和W,溶于水时都能促进水的电离,测得Z的水溶液pH>7,W的水溶液pH<7,则Z为       、W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1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乙醇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试管B的作用是                            

(2)实验中可观察到石英管A中的现象为                                   

(3)反应停止后,取出试管C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可观察到有红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了测定反应后石英管A左侧固体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i) 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ii)下列有关步骤④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可以直接装液

c.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夜润洗

d.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e.滴定结束后,30 s内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读数

(iii)由框图中数据计算,可得石英管A左侧固体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