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依据记录数据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属乙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B.甲、乙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
C.在四种金属中乙的还原性最强
D.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2-3、⑥SO2-4-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②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红色 |
③ |
取②的上层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④ |
将③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0.4 mol/L HB溶液和0.2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B-)>c(H+)>c(OH-)
B.常温时,pH =2的CH3COOH溶液和HC1溶液、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相等
C.常温下0.1 moil/L的下列溶液①NH4Al(SO4)2②NH4Cl③NH3·H2O④CH3COONH4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D.0.l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mol-l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6分)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填计算结果)。
(2)合成培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 300℃(填“>”、“<”或“=”)。
T/℃ |
T1 |
300 |
T2 |
K |
1.00×107 |
2.45×105 |
1.88×103 |
(3) N2和H2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从145℃就开始反应,不同温度下NH3产率如图所示。温度高于900℃时,NH3产率下降的原因 。
(4)在上述流程图中,氧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硝酸厂的尾气含有氮的氧化物,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反应机理为:
CH4(g)+4NO2(g)= 4NO(g)+CO2(g)+2H2O(g)△H= -574kJ·mol-1
CH4(g)+4NO(g)= 2N2(g)+CO2(g)+2H2O(g) △H= -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0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6)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一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碱性条件下,该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最轻的气体,B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甲与其气态氢化物乙能够化合形成盐丙;D元素的离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最小的。
(1)已知相关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变化:
①丁与乙和水反应生成戊和丙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物质己电解得到单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0.1mol/L的丙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常温下,为使丙溶液中由丙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的水溶液至 。
(2)已知E及其化合物有以下变化:
写出单质E与化合物Z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 _,由A、B、C、D、E5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18电子的分子,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任写一个即可)。
(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红棕色,在一定条件下,2L的该无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C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14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核心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CO2+NaCl+H2O===NH4Cl+NaHCO3(晶体),
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温度 溶解度 盐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NaHCO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14.5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寻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4分)烯烃中碳碳双键是重要的官能团,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多种变化。
已知①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烯烃交换双键两端的基团,生成两种新烯烃的反应。
②烯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氧化产物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上述转化关系图中的物质:A和B都属于烃类,F是安息香酸,其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61倍,将0.61g F完全燃烧,产物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3.5g沉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的名称是 。
(2)E的同体可用于人工降雨,E的电子式是 。
(3)H→I的反应类型是 。
(4)L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W0 W可以作为手术的缝合线,其优点之一就是免拆线可被人体吸收。用W制成的塑料饭盒可降解,是环境友好材料。写出由L制W的化学方程式: 。
(5)A的结构简式为: (任写一个)。
(6)K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____个吸收峰。
(7)若将NaOH溶于I后再与H混合加热,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最多有 种,写出住意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结构不稳定,可不考虑)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B.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C.阿司匹林是一种人工合成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