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5464  75472  75478  75482  75488  75490  75494  75500  75502  75508  75514  75518  75520  75524  75530  75532  75538  75542  75544  75548  75550  75554  75556  75558  75559  75560  75562  75563  75564  75566  75568  75572  75574  75578  75580  75584  75590  75592  75598  75602  75604  75608  75614  75620  75622  75628  75632  75634  75640  75644  75650  75658  203614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液体混合后,常温下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pH=8的氢氧化钠溶液1mL与999mL水混合

B.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2的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2的盐酸与0.01mo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D.1×103mol/L的盐酸和6×104mol/L的Ba(OH)2溶液各取10mL,混合后再稀释100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A的转化率

A.①②③          B.只有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 + 2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4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加倍          B.均减半            C.均减小1 mol       D.均增加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

A.−44.2kJ·mol-1    B.+44.2kJ·mol-1        C.−330kJ·mol-1      D.+330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5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

其实验顺序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打开T型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

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同时打开螺旋夹即可观察。

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实验中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实验操作是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说明CaO、H2O的能量之和       Ca(OH)2的能量。(填“>”、“<”或“=”)

  (5)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6分)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72-+H2O  2CrO42-+2H+,把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则溶液呈    色,因为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6分)

(1)在25℃、101kPa下, 1g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Zn(s)  +  O2(g) = 2ZnO(s)   ΔH1 = −702 kJ/mol

  2Hg(l)  +  O2(g) = 2HgO(s)  ΔH2 = −182 kJ/mol

由此可知ZnO(s) + Hg(l) = Zn(s) + HgO(s)  △H3=     

(3)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右图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10分)

(1)下列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①0.1mol/L HCl溶液           ②0.1mol/L H2SO4溶液 

③0.1mol/L NaOH溶液         ④0.1mol/L CH3COOH溶液

(2)25℃,柠檬水的pH是3,其中c(OH)=              

(3)25 ℃,有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要使它的pH降为11。应加蒸馏水的体积为     ml;若加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应加         ml。

(4)25 ℃,pH=3盐酸和pH=1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性。(选填“酸”、“中”或“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