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兖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
A. |
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
B. |
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
C. |
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低于SO3的总能量 |
D. |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2010-2011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
B. |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
C. |
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 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
D. |
该反应中,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2010-2011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 |
A. |
化学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
B. |
如果某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该反应无需加热就一定能反应 |
C. |
在铜、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是负极 |
D. |
手机电池在充电时,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B.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C. |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
D. |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B. |
吸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
C. |
电能是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因此,属于二次能源. |
D. |
断开旧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之差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专题质量评估(四)(苏教版必修2)(教师专用) 苏教版 题型:013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②可以将钠加入到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 ③用电解法冶炼铝时,原料是氯化铝 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 |
[ ] | |
A. |
②③ |
B. |
①③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4.1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13
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可能不同,主要原因是 | |
[ ] | |
A. |
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不同 |
B. |
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不同 |
C. |
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不同 |
D. |
金属的活泼性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4.1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13
下列有关金属的成语中,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
[ ] | |
A. |
百炼成钢 |
B. |
火树银花 |
C. |
点石成金 |
D. |
沙里淘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4.1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13
下列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
[ ] | |
A. |
2NaCl(熔融)2Na+Cl2↑ |
B. |
Al2O3+3C2Al+3CO↑ |
C. |
Fe2O3+3CO2Fe+3CO2 |
D. |
2Ag2O4Ag+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4.1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13
金属冶炼的目的是 | |
[ ] | |
A. |
把金属化合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
B. |
把金属单质变为氧化物 |
C. |
除去金属中的杂质 |
D. |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