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碱金属 题型:013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
[ ] | |
A. |
1∶1 |
B. |
2∶3 |
C. |
3∶2 |
D. |
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社会与生活 题型: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小,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高; ②SiC俗称金刚砂,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③漂白粉和漂白精的有效成分都是Ca(ClO)2; ④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也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⑤氧化铜可作为制造玻璃、搪瓷的红色颜料. | |
[ ] | |
A. |
①③⑤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⑤ |
D. |
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社会与生活 题型:013
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种类.PE保鲜膜可直接接触食品,PVC保鲜膜则不能直接接触食品,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PE、PVC都属于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易熔化 |
B. |
PE、PVC的单体都是不饱和烃,能使溴水褪色 |
C. |
焚烧PVC保鲜膜会放出有毒气体如HCl |
D. |
废弃的PE和PVC均可回收利用以减少白色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社会与生活 题型:013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
[ ] | |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电化学(2) 题型:013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
B. |
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
C. |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
D. |
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电化学(2) 题型:013
一种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做电解质的新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 | |
[ ] | |
A. |
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
B. |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2-+6H2O |
C. |
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 mol电子转移 |
D. |
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aA(g) | |
[ ] | |
A. |
若a=b+c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大 |
B. |
若a=b+c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
C. |
若a>b+c时,A的转化率不变 |
D. |
若a<b+c时,A的转化率变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有一种混合气体,它可能由CO、CO2、SO2、HCl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列物质的现象如R下:通过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析出;通过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通过炽热的CuO,固体变为红色;通过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该混合气体组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
A. |
肯定不含有CO2 |
B. |
只含有和COSO2 |
C. |
含有SO2、CO和CO2,可能含HCl |
D. |
含HCl、SO2和CO,可能含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
[ ] | |
A. |
1∶1∶1 |
B. |
2∶2∶1 |
C. |
2∶3∶1 |
D. |
4∶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