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3) 题型:013
有三种不同取代基-X,-Y,-Z,当它们同时取代苯分子中的3个氢原子,取代产物有 | |
[ ] | |
A. |
4种 |
B. |
6种 |
C. |
10种 |
D. |
14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3) 题型: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B. |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
C. |
油脂的水解反应,都是皂化反应 |
D. |
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2) 题型:013
下列涉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是同系物 |
B. |
甲酸的性质与乙酸类似,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C. |
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反应有碳氧双键生成,属于消去反应 |
D. |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1) 题型:013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
B. |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
C. |
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D. |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1) 题型:013
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
B. |
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
C. |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
D. |
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1) 题型:013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
B. |
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也是取代反应 |
C. |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 |
D. |
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1) 题型:013
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式为: 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 | |
A. |
它的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4种 |
B. |
它的化学式是C14H10N2O2 |
C. |
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
D. |
它可以使溴水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1) 题型:013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
A. |
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都属于硅酸盐 |
B. |
CH2Cl2、C2H6都是纯净物 |
C. |
煤、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
D. |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有机化学基础(1) 题型:013
三聚氰胺俗称蜜胺,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三聚氰胺微溶于冷水,易结晶,可溶于热水,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其结构式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餐具不可以放进微波炉中加热使用 |
B. |
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使膀胱、肾部结石 |
C. |
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
D. |
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可与盐酸、硫酸等酸反应形成三聚氰胺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题型:013
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
B. |
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
C. |
1 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 mol |
D. |
反应中CO2是氧化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