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 ] | |
A. |
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
B. |
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
C. |
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
D. |
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 ] | |
A. |
NH4+、Ba2+、Cl-、NO3- |
B. |
K+、AlO2-、Cl-、SO42- |
C. |
Ca2+、Mg2+、NO3-、HCO3- |
D. |
Na+、Cl-、CO32-、S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 |
B. |
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
C. |
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
D. |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 ] | |
A. |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 |
B.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
C. |
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
D. |
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 |
[ ] | |
A. |
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B. |
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 |
C. |
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
D. |
④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蒸馏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混合物内 ②配制物质的量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溶质溶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待溶解后立即倾入容量瓶中,继续进行洗涤和定容 ③用NaOH溶液和可溶性铝盐溶液大量制取Al(OH)3 ④制取Fe(OH)2时,吸取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的末端应插入FeSO4溶液中,再逐渐注入NaOH溶液 ⑤制取氯气时,先加热再从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 | |
[ ] | |
A. |
①②③ |
B. |
②⑤ |
C. |
④ |
D. |
以上都不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1966年,范克(Fwnk.J.E)等人提出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2O(l)+SO2(g)+I2(s)
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1 mol H2O能制氢气 | |
[ ] | |
A. |
0.25 mol |
B. |
0.5 mol |
C. |
1 mol |
D. |
2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概念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
[ ] | |
A. |
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 |
B. |
酸、强酸 |
C. |
蒸馏、分馏 |
D. |
分液、萃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 ] | |
A. |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
B. |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所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
C. |
1 mol甲烷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
D. |
22.4 L甲烷与乙烯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宁津高中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13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 ] | |
A. |
①②④⑤ |
B. |
②③④⑥ |
C. |
①②④⑥ |
D. |
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