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
[ ] | |
A. |
1∶2∶3 |
B. |
6∶3∶2 |
C. |
3∶1∶1 |
D. |
1∶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 ] | |
A. |
1∶4 |
B. |
1∶5 |
C. |
2∶3 |
D. |
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草酸溶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H+→CO2↑+Mn2++□(未配平).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A. |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H2C2O4 |
B. |
1 mol MnO4-在反应中失去5 mol电子 |
C. |
该反应右框内的产物是OH- |
D. |
配平该反应后,H+的计量数是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 ] | |
A. |
2∶3 |
B. |
3∶2 |
C. |
1∶2 |
D. |
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CO2通入溶有足量氨气的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③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 |
[ ] | |
A. |
只有② |
B. |
①②③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A. |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B. |
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不能 |
C. |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
D. |
已知还原性:Fe2+>Br-可知反应2Fe3++2B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 | |
[ ] | |
A. |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雾 |
B. |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还原性 |
C. |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D. |
生成1 mol N2有3 mol电子转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
B. |
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
C. |
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 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
D. |
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 | |
A. |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OH- |
B. |
向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OH-+CO2 |
C. |
向纯碱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CO |
D. |
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HC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对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 | |
A. |
H2S+H2SO4(浓) |
B. |
3Cl2+6KOH |
C. |
2Na2O2+2H2O |
D. |
2H2S+S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