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或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 |
[ ] | |
A. |
用硝酸钡溶液可以鉴别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
B.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CaCl2溶液具有酸性 |
C. |
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待装液体润洗而锥形瓶没有用待装液体润洗 |
D. |
向FeCl3浓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备Fe(OH)3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 |
A. |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
B. |
除去苯中少量乙醇,加浓硫酸、乙酸加热,通过发生酯化反应而除去乙醇 |
C. |
变质的油脂有特殊难闻的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
D. |
高分子材料、盐酸、水煤气、沼气、石油等是混合物,而C5H12一定是纯净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
[ ] | |
A. |
CO2通人CaCl2溶液中 |
B. |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
C. |
NH3通入AIC13溶液中 |
D. |
SO2通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 |
乙烷、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 |
B. |
乙酸乙酯、蛋白质和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
C. |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破碳单键 |
D. |
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题型:013
向含0.2 mol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气体,充分反应后,将得到溶液小心减压蒸干,得固体7.9 g,则该无水物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 |
[ ] | |
A. |
Na2S和NaHS |
B. |
Na2S和NaOH |
C. |
NaHS |
D. |
Na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得到晶体的质量为 | |
[ ] | |
A. |
等于1.06 g |
B. |
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
C. |
等于2.86 g |
D. |
大于2.86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 ①FeCl2; ②Fe2O3; ③Zn; ④KNO3, 铜粉可溶解的是 | |
[ ] | |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②③ |
D. |
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题型:013
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A. |
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H2SO4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
B. |
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
C. |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D. |
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题型:013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 | |
[ ] | |
A. |
烧杯中有铜无铁 |
B. |
烧杯中有铁无铜 |
C. |
烧杯中铁、铜都有 |
D. |
烧杯中铁、铜都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交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粗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
[ ] | |
A. |
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
B. |
标准状况下,将1 g铝片投入20 mL 18 mol/L的硫酸中 |
C. |
向100 mL 3 mol/L的硝酸中加入5.6 g铁 |
D. |
在5×107 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