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增大压强,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3P(g)+Q(g)2R(g)+2S(s)产生的影响是 | |
[ ] | |
A. |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B. |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 |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 |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发生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A. |
白磷难溶于水,也不能溶于CS2 |
B. |
红磷加热升华变成白磷是化学变化 |
C. |
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的同位素 |
D. |
磷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故磷的非金属性比氮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右图中,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可见小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
[ ] | |
A. |
氨气和水 |
B. |
SO2和NaOH浓溶液 |
C. |
CO2和稀硫酸 |
D. |
氯化氢和NaNO3稀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
[ ] | |
A. |
Cu+HNO3(浓)→Cu(NO3)2 |
B. |
Cu+HNO3(稀)→Cu(NO3)2 |
C. | |
D. |
Cu+AgNO3→Cu(N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关于氮族元素(用R代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A. |
最高化合价是+5 |
B. |
氢化物的通式为RH5 |
C. |
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递增 |
D. |
其含氧酸均为一元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用排水法收集12mLNO于试管中,然后向倒立于水槽中的该试管内间歇地通入O2共12mL,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
A. |
剩余NO |
B. |
剩余NO2 |
C. |
试管中气体为红棕色 |
D. |
试管内气体先变为红棕色,后红棕色消失,反复几次,最后剩余无色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A. |
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离时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
B. |
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
C. |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 |
D. |
强电解质融化状态下都能导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 ] | |
A. |
P、Q、R、S的浓度相等 |
B. |
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
C. |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
D. |
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下面可以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是 | |
[ ] | |
A. |
延长反应时间 |
B. |
充入过量氢气 |
C. |
充入过量氮气 |
D. |
升高温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型:013
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 |
A. |
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
B. |
降低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
C. |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
D. |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