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上海卷) 题型:022
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上海卷)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上海卷)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题型:022
A、B、C、D、E五种有机物,它们的分子分别由—CH3、—OH、—COOH、—C6H5、—CHO中的两种组成,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如下所述:
(1)A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且相对分子质量为44;
(2)B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溶液显紫色;
(3)C和E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C和E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5;
(4)B和E都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A、C、D则不能;
(5)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能发生硝化反应.
由此可知,A、B、C、D、E的结构简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题型:02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 |
A. |
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
B. |
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
C. |
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
D. |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
E. |
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水经湿润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
F. |
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
G. |
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
H. |
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稀NaOH溶液洗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