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5707  95715  95721  95725  95731  95733  95737  95743  95745  95751  95757  95761  95763  95767  95773  95775  95781  95785  95787  95791  95793  95797  95799  95801  95802  95803  95805  95806  95807  95809  95811  95815  95817  95821  95823  95827  95833  95835  95841  95845  95847  95851  95857  95863  95865  95871  95875  95877  95883  95887  95893  95901  203614 

科目: 来源: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化学第十四周周考 题型:058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试剂1是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

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的是因为________,请你运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释Fe3+比Fe2+稳定的原因________

(3)

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________.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要作答)________;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

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________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

(3)

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实验室用下图的装置将CO2和CO进行分离和干燥.?已知a、b均为活塞,试回答

(1)

甲瓶中装的是________溶液,乙瓶中装的是________溶液,分液漏斗中装的是________

(2)

当CO2与CO的混和气体通过该装置时,先分离得到的是________,活塞操作是________;然后得到________,活塞操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报告,请你完成该实验报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选择你认为完全正确(包括猜想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的选项________(多选倒扣分).

除上述五种可能之外,写出你认为还有可能物质的化学式(1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

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

(2)

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

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4)

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mL.0.2mol/LNaCl(精盐)溶液,

右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旧版邵东一中2007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实验室有一瓶混有少量NaCl杂质的NaOH固体试剂,为准确测其纯度,采用盐酸滴定法进行测定.

①称取W gNaOH固体试剂配制成100.00mL水溶液备用;

②将浓度为C mol/L的标准盐酸装在用标准盐酸润洗过的25.00mL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零刻度以下,并记下刻度;

③取V1 mLNaOH待测溶液置于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充分振荡,然后用浓度为C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用去盐酸V2 mL,试回答:

(1)

配制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必须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如有1mol/L和0.1mol/L的标准盐酸应选用________mol/L盐酸.

(2)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突变为________色.

(3)

若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气泡未排出,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碱测定值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4)

不用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会使碱测定值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5)

固体试剂NaOH纯度计算公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揭东一中2007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

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

(3)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

(4)

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B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mL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5)

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___

(6)

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___;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南昌一中、十中、新建二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密度1.638g/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与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试剂亚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气与硫反应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装置B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C中是________

③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④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oC,最好采用何种方式加热________.如何防止E中液体挥发________

⑤F装置中干燥管内所盛物质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⑥由二氯化硫与SO3作用生成亚硫酰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南昌一中、十中、新建二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错选一个倒扣1分,不出现负分)

①用量筒量得稀硫酸溶液8.0mL;②浓硫酸不小心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③用热的浓HCl洗涤附着有MnO2的试管;④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若加热后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表面发黑,则所测结晶水含量可能会偏高;⑤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⑥用碱式滴定管量得KMnO4溶液20.50mL;⑦实验室快速制备少量H2、O2、NH3、HCl可以用同一种气体发生装置;⑧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