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5774  95782  95788  95792  95798  95800  95804  95810  95812  95818  95824  95828  95830  95834  95840  95842  95848  95852  95854  95858  95860  95864  95866  95868  95869  95870  95872  95873  95874  95876  95878  95882  95884  95888  95890  95894  95900  95902  95908  95912  95914  95918  95924  95930  95932  95938  95942  95944  95950  95954  95960  95968  203614 

科目: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200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8) 题型:058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O、SO,检验溶液中所含的各阴离子,限用的试剂有: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溴水.其中OH不必检验,其他阴离子的检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试剂①~⑤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现象a、b、c表明检验出的离子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

(3)白色沉淀A加试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无色溶液A加试剂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5)白色沉淀A若加试剂③而不加试剂②,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

(6)写出气体B与试剂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200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8) 题型:058

乙醛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试剂,也象葡萄糖一样在碱性和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如果条件控制适当,析出的银会均匀地分布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因此这个反应又叫银镜反应.银镜的光亮程度与反应条件有关.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对乙醛的银镜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读表若只进行实验1和实验3,其探究目的是________.

(2)推理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水浴温度为40℃,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是________;要探索不同水浴温度下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量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实验若还要探索银氨溶液的用量对出现银镜快慢的影响,如何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对废液的回收处理

银氨溶液放久后会变成氮化银而引起爆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造成银资源的浪费.通过查找资料,已知从银氨溶液中提取银的一种实验流程为:

操作④的方法是:把Ag2S和铁粉放到烧杯中加浓盐酸搅拌煮沸,使Ag2S变成银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S+Fe+2HCl2 Ag+FeCl2+H2S↑

(4)若获得的银粉中含有少量没有反应完的铁粉,除去铁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编号).

(5)操作④应在(填实验室设备名称)________中进行.

(6)要洗去试管壁上的银镜,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华附2008届高三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工业制纯碱,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反应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NH3+CO2+H2O→NH4HCO3……①

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②

将所得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后即可得到纯碱.(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2%~96%)请回答:

(1)工业所制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其原因________

(2)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学生,欲测定某工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设计并完成实验如下.

甲组:取10.00 g样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中碱石灰的增重为3.52 g.

乙组:取10.00 g样品,配成1000 mL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放入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作指示剂,用0.150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有关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完成三次平行实验后,消耗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为15.00 mL.

丙组:取10.00 g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加热蒸发所得物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反复加热、冷却、称量,直至所称量的固体质量几乎不变为止,此时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99 g.请分析、计算后填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华附2008届高三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选择你认为完全正确(包括猜想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的选项________(多选倒扣分).

除上述五种可能之外,写出你认为还有可能物质的化学式(1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08届高三化学六所名校联合考试试题 题型:058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 题型:058

硫酸亚铁铵是一种浅蓝绿色晶体,俗称摩尔盐,其化学式为FeSO4·(NH4)2SO4·6H2O.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形成摩尔盐后就稳定了.硫酸亚铁铵可由硫酸亚铁与硫酸铵等物质的量混合制得.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 g水)如下表:

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Ⅰ.(1)先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废铁屑(含少量油污、铁锈、FeS等),再用清水洗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将处理好的铁屑放人锥形瓶中,加人稀硫酸.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Fe+2H+=Fe2++H2

B.Fe2O3+6H+=2Fe3++3H2O

C.2Fe3++S2-=2Fe2++S↓

D.2Fe3++Fe=3Fe2+

(3)利用容器②的反应,向容器①中通入氢气,应关闭活塞________,打开活塞________(填字母).容器③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向容器①中通入氢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Ⅱ.待锥形瓶中的铁屑快反应完时,关闭活塞B、C,打开活塞A,继续产生的氢气会将锥形瓶中的硫酸亚铁(含极少部分未反应的稀硫酸)压到饱和硫酸铵溶液的底部.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试剂瓶底部将结晶出硫酸亚铁铵.

硫酸亚铁与硫酸铵溶液混合就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从容器①中分离并得到纯净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中往往含有极少量的Fe3+.为测定晶体中Fe2+的含量,称取一份质量为20.0 g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样品,制成溶液.用0.5 mol·L-1 KMnO4溶液滴定,当溶液中Fe2+全部被氧化,MnO4被还原成Mn2+时,耗KMnO4溶液体积20.00 mL.

滴定时,将KMnO4溶液装在________(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判断反应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晶体中Fe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潮州市2008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富马酸亚铁FeH2C4O4,商品名富血铁,含铁量高,是治疗缺铁性贫血常见的药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后,决定自行制备富血铁并检测其含铁量.

富马酸(HOOC-CH=CH-COOH)的性质:

Fe2+的性质:

Ⅰ、富马酸亚铁的制备

①将适量的富马酸置于100 ml烧杯中,加水20 ml在热沸搅拌下,加入Na2CO3溶液10 ml,使其pH为6.5~6.7;

②将上述溶液转移至100 ml圆底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加热至沸;

③缓慢加入新制的FeSO4溶液30 ml,维持温度100℃,充分搅拌1.5小时.

④冷却、过滤,洗涤沉淀,然后水浴干燥,得到棕色粉末.

试回答:

步骤①中加入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富马酸及其酸根用化学式表示).

步骤①中反应后控制溶液pH为6.5~6.7;若反应后溶液的pH太小,则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若反应后溶液的pH太大则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

Ⅱ、产品纯度测定

准确称取富血铁0.3200 g,加煮沸过的3 mol/L H2SO4溶液15 ml,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煮沸过的冷水50 ml和4滴邻二氮菲-亚铁指示剂,立即用(NH4)2Ce(SO4)3(硫酸高铈铵)0.1000 mol/L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刚好变为浅蓝色即为终点.测得其体积为18.50 mL,计算样品中富血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Fe2++Ce4+=Fe3++C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潮州市2008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工业上生产红矾(重铬酸钠Na2Cr2O7)的原料为铬铁矿(可视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SiO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红矾的原理制备红矾,并以红矾为原料制备少量的重铬酸钾(K2Cr2O7).实验流程为:

已知焙烧时Al2O3、SiO2发生反应:

SiO2+CaCO3CaSiO3+CO2↑  Al2O3+Na2CO32NaAlO2+CO2

焙烧时铬铁矿发生反应:

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1)步骤①应将反应物装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焙烧;步骤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用硫酸将溶液的pH调至78,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滤液加入硫酸酸化过程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将红矾钠与KCl固体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K2Cr2O7晶体.②③④的实验操作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潮州市2008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15 mL氯气慢慢溶于1000 mL自来水,发现溶于自来水后的溶液黄绿色很浅,接近无色.为探究氯气溶于自来水中是否可与水反应,某同学作出如下假设:

①氯气溶于自来水,不与水反应;②氯气溶于自来水,可与水反应.

(1)甲同学(甲、乙为小组成员)设想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以上假设.请你利用甲同学刚制得的液体,帮助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可选用下列仪器、用品和药品:玻璃片、玻璃棒、pH试纸(含比色卡),石蕊试液、酚酞、蒸馏水、自来水、烧杯、胶头滴管、pH计(使用时将待测液加入烧杯中,把pH计插入待测液中,待读数稳定后,直接读取溶液的pH值).

写出实验步骤(不必填满,也可根据你的设计添加步骤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想选用AgNO3溶液探究上述问题,该设想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潮州市2008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Ⅰ、《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

Ⅱ、《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

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1)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A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

(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