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广东英德中学2010届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题型:058
化合物K2Fe(C2O4)y·3H2O(Fe为+3价)是一种光敏感材料,实验室可以用如下方法制备这种材料并测定其组成.
Ⅰ.制备:
(1)结晶时应将饱和溶液在黑暗处等待晶体的析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
Ⅱ.组成测定:称取一定质量实验所得晶体置于锥形瓶中,加足量蒸馏水和稀H2SO4.将C2O42-完全转化为H2C2O4,用0.10 mol·L-1 KMnO4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MnO4溶液24.00 mL时恰好反应;再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将Fe3+完全转化为Fe2+,用KMnO4溶液继续滴定,当Fe2+完全氧化时,用去KMnO4溶液4.00 mL.相关反应如下:
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MnO4-+5Fe2++8H+=Mn2++5Fe3++4H2O
(3)配制100 mL 0.10 mol·L-1 KMnO4溶液及上述滴定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锥形瓶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写名称).两个滴定中到达终点时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且30秒内不变色.
(4)通过计算,该化合物KxFe(C2O4)y·3H2O中的x=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正定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 题型:058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写出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继续向A试管中加入H2O2,发现铜片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若仍不补充浓硫酸,只要求使铜片溶解,也可以加入(填写两种属于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4)B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________.
(5)小组成员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使剩余的硫酸全部转化为硫酸铜,过滤后,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小组成员采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里结晶水x的值.
①在他们的实验操作中,至少称量________次;
②下面是其中一次实验的数据: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判断x的实侧值比理论值(x=5)________(填“偏大”、“偏小”),这次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硫酸铜晶体中含有不挥发的杂质
B.实验前晶体表面有湿存水
C.加热时有晶体飞溅出去
D.加热失水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三氯化铁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某同学利用废铁屑(含少量铜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来制备FeCl3·6H2O,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实验步骤如下:A中放有废铁屑,烧杯中盛有过量的稀硝酸,实验时打开a,关闭b,从分液漏斗内向A中加过量的盐酸,此时溶液呈浅绿色,再打开b进行过滤,过滤结束后,取烧杯内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并使剩余HNO3分解,再降温结晶得FeCl3·6H2O晶体.填写下列空白:
(1)收集导管B处的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滴加盐酸时,发现反应速率较之盐酸与纯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________.
(2)烧杯内放过量稀HNO3的原因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夹a都必须打开,除为排出产生的气体外,另一个目的是________.
(4)将烧杯内溶液用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法制得FeCl3·6H2O,而不用直接蒸干的方法来制得晶体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西省康杰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温度为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________,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________,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________.
(5)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________、________接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西南名校联盟2009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
欲除去食盐中的Ca2+、Mg2+、SO42-离子,滴加试剂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符合条件的都选).
A.Na2CO3 BaCl2 NaOH HCl
B.NaOH HCl BaCl2 Na2CO3
C.NaOH BaCl2 Na2CO3 HCl
D.BaCl2 Na2CO3 NaOH HCl
(2)工业盐中含有NaNO2,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致死量为0.3 g~0.5 g.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方程式已配平):
2NO2-+xI-+yH+=2NO↑+I2+zH2O,请回答
根据上述反应,可用化学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工业盐和食盐,现有碘化钾淀粉试纸,则还需选用的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3)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 mL 4.00 mol·L-1 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的H2为2 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l2<2 L,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
Zn+H2SO4ZnSO4+H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________(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________(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高二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为了测定m 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甲同学的方案是: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取沉淀烘干,称量得固体ng.则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方案是:将样品溶解后,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入2-3滴酚酞试液,用标准盐酸滴定.乙同学在滴定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丙同学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当混合物样品完全反应时,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上高二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有一包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HCO3、NaCl、K2SO4、Na2SO4和BaCl2,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1)将该粉末溶于水,溶液变浑浊,过滤,得滤液和白色沉淀.
(2)向操作(1)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后,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
(3)向操作(1)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4)取操作(1)得到的滤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未见紫色火焰.
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不能肯定是否含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 题型:058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__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
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________.
(2)如果要验证乙同学判断的正确性,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可用试剂,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请将选用的试剂代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可供选用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E.硝酸银溶液 F.碘化钾淀粉溶液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则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现需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6 mL)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不应将多余的氯气排入空气中).
(1)炭棒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
(2)U型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尾气吸收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取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2 mL与2 mL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09-2010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题型:058
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5.4 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V mL 2.0 mol/L NaOH溶液中.为使其反应完全,则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_.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1.01×105 Pa)的体积.
[问题讨论](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 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