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Cl2 + Cl2 = 2FeCl3
复分解反应: 2CH3COOH + K2CO3 = 2CH3COOK+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还原性(酸性溶液):Fe2+> I- > Cl- |
B.氧化性(酸性溶液):Co(OH)3 >Fe3+ > I2 |
C.酸性(水溶液):CH3COOH >H2CO3 >HCN |
D.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Co2O3 + 6 HCl=2CoCl2 + Cl2↑+ 3H2O |
B.Cl2 + FeI2 = FeCl2 + I2 |
C.3 Cl2 + 6 FeI2 = 2FeCl3 + 4 FeI3 |
D.2Fe3+ + 2I— = 2Fe2++ I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中,既能表现出硝酸的酸性,又能表现出其氧化性的是( )
A.Fe2O3+HNO3 | B.NaOH+HNO3 |
C.C+HNO3(浓) | D.Cu+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Cu+Cu2+(未配平)。NH4CuSO3与足量的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紫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一定合理的是
A.该反应显示硫酸具有酸性 |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 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 2+ 5Cl 2↑ + 8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2)当有15.8g KMnO4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还原剂有 mol,标况下生成Cl 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
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ˉ )之比为2:1 |
C.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 |
D.pH=2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冶炼金属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2MoS2+7O22MoO3+4SO2;
②MoO3+2NH3·H2O===(NH4)2MoO4+H2O;
③(NH4)2MoO4+2HCl===H2MoO4↓+2NH4Cl;
④H2MoO4MoO3+H2O;
⑤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③、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④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
C.H2MoO4是一种强酸 |
D.利用H2、CO和Al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NaIO3的碱性溶液中通入氯气,可以得到Na2H3IO6。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反应中NaIO3作还原剂 |
B.碱性条件下,氯气氧化性强于Na2H3IO6 |
C.反应中生成1mol Na2H3IO6,转移2mol电子 |
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置换反应:X+Y=W+Z(反应条件已经略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是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金属单质 |
B.若X是非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
C.若X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
D.若X是不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