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 |
B.金属钠和钾保存在煤油中 |
C.Na2CO3可以保存在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
D.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 B.1∶3∶1 | C.3∶3∶8 | D.1∶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一浅绿色溶液,置于空气中,变黄色。将此黄色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形成一种红褐色胶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3+ |
B.欲检验该黄色溶液中是否含有未被氧化的Fe2+,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 |
C.配制该浅绿色溶液,要向其中加少量酸与铁粉,目的是为了防止Fe2+的水解与氧化 |
D.欲检验浅绿色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滴入KSCN溶液,看是否变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NH3·H2O是弱碱,所以不能用氨水与FeCl3溶液反应制取Fe(OH)3 |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为紫色 |
C.向一定体积的热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生成的气体能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 |
D.将SO2气体通入溴水,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生成,可向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操作、现象 | 解释 |
A | 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 | 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Fe(OH)3 |
C |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 | 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 |
D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
①加盐酸溶解
②加烧碱溶液溶解
③过滤
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
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
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 | B.②③④③ | C.②③⑤③ | D.①③⑤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均匀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1盐酸 |
B.4 mol·L-1 HNO3溶液 |
C.5 mol·L-1 NaOH溶液 |
D.18.4 mol·L-1 H2SO4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所示),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
A.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则与过量NH3·H2O反应也生成 |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与I2反应可生成FeI3 |
D.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所以铝制品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
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溶液变为蓝色并有气泡产生 |
D.装修门窗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小,熔点比铝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