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6897  96905  96911  96915  96921  96923  96927  96933  96935  96941  96947  96951  96953  96957  96963  96965  96971  96975  96977  96981  96983  96987  96989  96991  96992  96993  96995  96996  96997  96999  97001  97005  97007  97011  97013  97017  97023  97025  97031  97035  97037  97041  97047  97053  97055  97061  97065  97067  97073  97077  97083  9709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T业上用黄铁矿(FeS2)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4FeS2+11O28SO2+2Fe2O3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2. 75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2)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
②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3)某兴趣小组欲在绿色环保的条件下探究SO2的性质,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

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D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3)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将剩余物质慢慢加入水中,可观察溶液呈        色。
(4)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用浓度为18 mol/L的浓硫酸100 mL与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则被还原的硫酸(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9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化工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高锰酸钾和浓盐酸,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可能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选a或b或c)

 
a
b
c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3)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填代号)。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收集装置的出气口需要连接一个盛有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已知:四氯化硅遇水极易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      
干燥管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该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缺陷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                       ,D: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1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5.50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2)①实验室可用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如果能控制反应速度,下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写字母)。

②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__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
(1)K→Na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单质、NO2和O2
2KNO32KNO2↑+O2
2Cu(NO3)22CuO+4NO2↑+O2↑ 
2AgNO32Ag+2NO2↑+O2
【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其溶于足
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两份溶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猜想】猜想一:Fe元素只显+2价;
猜想二:Fe元素只显+3价;
猜想三:Fe元素____          _____。
【实验操作】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②将稀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另一份溶液
【实验现象】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则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小组乙、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收集时操作恰当,几乎没有空气)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质量Fe(NO3)2装于大试管,并重
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
(1)乙同学使用A装置收集气体,恰好收集到常温常压下27mL的红棕色气体,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读数时必须                            
(2)乙同学用带火星木条检验量筒内气体时,发现木条燃烧,且颜色变浅甚至无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气体中只有NO2    b.气体是O2、NO2的混合物
c.支持燃烧的气体只有Od.NO2支持燃烧
(3)丙同学取等质量的Fe(NO3)2使用B装置收集气体,可收集到    mL气体。
【实验三】探究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小组丁同学取KNO3、Cu(NO3)2、Fe(NO3)2的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则KNO3、Cu(NO3)2、Fe(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

A.1:2:2 B.2:1:3 C.1:2:3 D.3: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研究性学习小组用Na2SO3与硫酸溶液(硫酸与水体积比1∶1)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1)D中的实验现象是         ,C、E中溶液都褪色,分别体现SO2           性质。
(2)请在方框中画出收集SO2以及尾气处理装置(标相关试剂)。
(3)研究小组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为了清楚沉淀的物质,研究小组往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你认为留下的沉淀物是         ,形成该沉淀的反应方程式有:                                                                                     
为了进一步验证沉淀原因,研究小组另取BaC12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及时加入少量苯液封,然后再通SO2,结果发现沉淀量减少,但仍有轻微浑浊。研究小组改进A装置(如右图),再进行实验,B中没有出现浑浊。下列气体可作为X气体的是            (填序号,不定项选择)

A.CO2  B.NH3   C.O3   D.N2   E.NO2
(4)SO2为空气污染物,研究小组为测定某工厂区空气中SO2的含量,取10m3(标准状况)的空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中,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将产生的白色沉淀洗涤、干燥,用电子称称其质量为0.233g,则:
①沉淀洗涤要干净,检验洗涤已经干净的实验操作是                                                                              
②试计算此空气中SO2的浓度(列出计算表达式并计算结果,结果单位用mg/m3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SO2与Na2O2反应的探究装置.

(1)实验开始时,打开旋塞K,通入N2排尽整套装置中的空气,关闭旋塞K。点燃酒精灯,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3)反应过程中,观察到:A中出现黑色不溶物;C中固体由淡黄色逐渐至完全转化为白色;若将带火星木条伸入D试管口内,火星显得更明亮。
①停止加热后,再通入N2至整套装置冷却,其目的是          
②取少量C中白色固体,溶于蒸馏水得无色溶液W 。若向W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若向W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则说明C中白色固体有        
③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过滤出A装置中的黑色不溶物,洗涤后将其溶于浓硝酸,得到蓝色溶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向蓝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a.Cu        b.  CuO          c.CuS            d.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