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A. |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 | 红色褪去 | X一定是SO2 |
B. |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定含SO42-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沉淀 | 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
D. |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 溶液呈血红色 | 原溶液中定含F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
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B.Al2O3、MgO可用作高温材料,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
C.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D.新制氯水显酸性,可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
C.实验室可用NaOH处理NO2和HCI废气 |
D.Al2(SO4)3可吸附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A.不同浓废的硝酸与铜的反应 |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反应 |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将少量品红溶液分别滴入浓硝酸中和氯水中 |
B.漂白粉及水玻璃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变质 |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后褪色及硫酸铁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混合后变蓝 |
D.将适量Na2O2和Na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都能得到红褐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
Al(OH)3
②SSO3
H2SO4
③饱和NaCl(aq)NaHCO3
Na2CO3
④FeFe3O4
FeCl3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对应的化学反应中能完全耗尽的是
A.向100.0 mL 5.00 mol/L的稀硝酸中加入5.6 g铁 |
B.用40.0 mI,10.00 mol/L的盐酸与10.0 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
C.标准状况下,将1.0 g铝片投入20.0 mL,18.40 mol/L的硫酸中 |
D.在一定条件下,用5 mol氧气和1 mol二氧化硫合成三氧化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C.NH3通入AgNO3溶液中 |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