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用15N、32P、35S标记一个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含14N、31P、32S的一个细菌,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子代噬菌体的DNA中都能找到15N和32P

C.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能找到15N和32P

D.有n-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14N和31P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密闭的三角瓶中,如图甲所示,在瓶口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根据实验所测数据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

(1)如果图甲中的装置用于在适宜条件下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应首先将该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测得数值表示的是呼吸作用速率:之后再将装置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或“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
(2)由乙图可知,25分钟后测得CO2浓度保持不变,其原因是呼吸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或“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等”):此时该植物的根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若持续维持该状态,植物不能 (能/不能)正常生长.
(3)欲使该植物能够继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可将试管中蒸馏水换成含适宜浓度NaHCO3的营养液.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每分钟使瓶中的CO2增加1mg/L,有光时对CO2的利用速率与乙图第10min时相同,一昼夜(12h恒定光照,12h黑暗)后,瓶中O2的增加量为1571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云天化中学高二下期中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互换

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C.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

D.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用15N标记,并提供14N的原料,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没有15N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a、b、c过程表示减数分裂

C.b过程结束后细胞核中DNA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D.d过程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方法,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甲图和乙图表示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有4条mRNA正在合成,在乙图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本条件除模板①核糖核酸和能量外,还需要酶、氨基酸等条件.
(2)若最终形成的②中含有21个氨基酸,则DNA模板链中至少含63个碱基,该过程缩合失去20分子H2O.
(3)图中核糖体在模板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4)一条mRNA上串联有多个核糖体(即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有何意义?单位时间内合成较多的多肽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尖端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少(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光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