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
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
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
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次参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
C.图中囊泡膜与靶膜的结合过程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特点
D.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不存在特异性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

解答 解:A、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
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参与囊泡运输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正确;
C、膜的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C正确;
D、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样的膜融合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甲、乙两图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图所示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丁图所示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丙图的BC段和丁图的c时期
C.乙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DE段和丁图的b时期
D.甲、乙两图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吸水的主要方式不变
B.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般不同
C.所有植物都必须依靠根尖吸水,并通过气孔失水
D.蒸腾作用强弱与光照、大气湿度等有关,但不受土壤条件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而B和D分别是传出神经纤维和传入神经纤维.
(2)用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E→D→C→B→A.
(3)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相邻两种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步骤:
①点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
②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和结论:
①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若A有反应耳而②处无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
(4)在正常情况下,你认为神经冲动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决定这一传导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冲动在突触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由若干天冬氨酸(R基为-CH2-COOH,下同)、半胱氨酸(-CH2-SH)、甘氨酸(-H)、丙氨酸(-CH3)组成的2条多肽链甲(分子式C16N6HaO9S)和乙(分子式C22N7 HbO12 S2),则(  )
A.该两条肽链共有11个氨基酸
B.该两条肽链共有3个游离氨基
C.该两条肽链共有2个半胱氨酸
D.能确定该两条肽链含有的游离羧基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1为水稻细胞部分代谢活动图解,甲~丙表示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为水稻植株光合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3为水稻细胞在不同氧气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CO,的物质的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产生物质B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若脂肪参与乙代谢过程,则细胞吸收氧气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较多者是O2(选填CO2、O2).图1显示,合成淀粉需要消耗ATP,这一变化过程是否储存了能量?是(是、否).
(2)图1中,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图1中甲过程将不变(增强、减弱、不变);t3一t4段,图1中甲过程的变化是增强(增强、减弱、不变);若较长时间处于0一t1段状态,植物体能否生长?不能(能、不能).
(3)图3中的实验数据是在无光条件下测得的.当氧浓度为a~d范围时,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水生成.若E点纵坐标值是F点纵坐标值的2倍,则此状态下,比较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x)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y)大小关系是:x=y.
(4)图2研究表明,水稻大田生产要提高产量,有效措施是合理密植.图3研究表明,水稻长期水淹应及时排涝以避免无氧呼吸生成的大量酒精使水稻根系腐烂(坏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蛋白质与DNA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合成的场所均含有磷脂分子
B.DNA通过复制、转录、翻译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只有蛋白质和DNA也可构成生物
D.均直接参与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图1: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细胞,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脱分化.
(2)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生长起始较快、快速生长时间较长、PLBS产量较高(写出两点).
(3)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经冷却灭菌后按比例加入.
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75.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值较大最大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C.该生态农业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