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 | |
B. | 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 |
C. | 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 |
D.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
分析 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这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解答 解:A、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A正确;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C正确;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过敏反应的特点、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 |
B. | 病毒蛋白质外壳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 |
C. | 人体的抗体由浆细胞中游离核糖体合成 | |
D. | 蓝藻核糖体内的翻译过程在转录未完成时已开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1 | B. | $\frac{3}{2}$ $\frac{3}{2}$ | C. | $\frac{2}{3}$ $\frac{2}{3}$ | D. | 无法计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叶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平均 |
A组 | 2.7 | 3.2 | 3.2 | 3.3 | 3.2 | 2.9 | 2.9 | 3.0 | 3.0 | 3.2 | 3.03 |
B组 | 2.0 | 2.2 | 2.4 | 1.8 | 1.9 | 2.0 | 2.1 | 1.9 | 2.1 | 1.7 | 2.01 |
C组 | 4.5 | 4.7 | 4.6 | 4.2 | 4.2 | 4.4 | 4.3 | 4.0 | 4.3 | 4.0 | 4.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表达 | |
B. | 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 |
C. |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 |
D. | 细胞生长过程中,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 颗粒物浓度/(μg•mL﹣1) | Na+K+ATP酶活性/(U•mg pro﹣1) | 细胞活力(相对值) |
A | 0 | 35.8 | 1 |
B | 50 | 30.6 | 0.98 |
C | 100 | 20.5 | 0.87 |
D | 200 | 12.4 | 0.48 |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图1的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图2方框在下面的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