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保温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多余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编号所加溶液实验现象
C1绿豆淀粉酶提取液透明圈直径较小
C2稀盐酸无透明圈
C3稀碳酸钠溶液无透明圈
C4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透明圈直径很小
C5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透明圈直径最大
C6蒸馏水无透明圈
A.2、C 3、C 6中绿豆淀粉酶活性已经失去活性
B.C1和C 2、C 3、C 6为对照组,C 4、C5为实验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分析 分析表格: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代表不同的PH值,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但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因此酶活性越高,水解淀粉越多,透明圈越大,反之则越小.C5组中(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透明圈直径最大,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可见,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解答 解:A、作为对照组实验,不能说明淀粉酶活性丧失,A错误;
B、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C4、C5为实验组,C1、C2、C3、C6均为对照组,B正确;
C、C、C5实验组的结果是透明圈直径最大,说明淀粉酶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淀粉最多,可见在碱性环境中其活性最大,C错误;
D、原来C4凹穴中是过酸环境,酶的活性很低,甚至部分酶已经失活,因此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会增大其pH值,酶的活性有所升高,分解淀粉增多,但实验结果不一定与C5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及结果,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淀粉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淀粉变化的是a,可用碘液检验
B.表示淀粉变化的是b,可用KI试剂检验
C.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b,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D.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模拟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植物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⑤过程称之为癌变,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检测的重要手段.
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②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木瓜叶提取物能杀死癌细胞.某实验小组想通过癌细胞的培养来加以证明.请完成相应步骤.
第一步:从大医院获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立即切取小块癌变组织将其剪碎,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制成癌细胞悬浮液.
第二步:取两个规格相同的培养瓶,分别装入剂量相等的癌细胞悬浮液一个加入一定剂量的木瓜叶提取物(标记为A),另一个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标记为B).
第三步:将上述两培养瓶放在37℃的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24小时后,如发现含木瓜叶提取物(或A)的培养基中癌细胞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升高,说明木瓜叶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的是(  )
A.胰岛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其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B.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C.图中贮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来自内质网
D.若体内含胰岛素受体的相应抗体,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对染色体组的下列表述和实例中不正确的是(  )
A.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B.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C.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中间两半月形的细胞为保卫细胞,它们可通过渗透作用来调节气孔的开闭.研究人员将若干该叶片放在密闭装置中,研究在10℃、20℃时,光照情况分别为黑暗、5klx、10klx条件下的氧气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图2、图3所示(klx:千勒克斯,为光照强度单位).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两个保卫细胞围成气孔的部分(彼此贴近的部分)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较薄,图中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此过程中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将增大(增大/减小),这时多数气孔处于关闭(开放/关闭)状态,因此,植物叶肉细胞中C3含量将减少(增加/减少)、C3含量将增加(增加/减少).
(2)在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植物缺镁时,氧气释放量同比会下降(升高/下降).
(3)分析图2\图3,该叶片在20℃时的呼吸速率是1mg/h,在10℃、10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4.5mg.
(4)当密闭容器汇总的氧气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时,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frac{1}{2}$
D.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frac{5}{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