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所加溶液 | 实验现象 |
C1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 透明圈直径较小 |
C2 | 稀盐酸 | 无透明圈 |
C3 | 稀碳酸钠溶液 | 无透明圈 |
C4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 透明圈直径很小 |
C5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透明圈直径最大 |
C6 | 蒸馏水 | 无透明圈 |
A. | C 2、C 3、C 6中绿豆淀粉酶活性已经失去活性 | |
B. | C1和C 2、C 3、C 6为对照组,C 4、C5为实验组 | |
C. | 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 |
D. | 若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
分析 分析表格: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代表不同的PH值,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但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因此酶活性越高,水解淀粉越多,透明圈越大,反之则越小.C5组中(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透明圈直径最大,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可见,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解答 解:A、作为对照组实验,不能说明淀粉酶活性丧失,A错误;
B、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C4、C5为实验组,C1、C2、C3、C6均为对照组,B正确;
C、C、C5实验组的结果是透明圈直径最大,说明淀粉酶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淀粉最多,可见在碱性环境中其活性最大,C错误;
D、原来C4凹穴中是过酸环境,酶的活性很低,甚至部分酶已经失活,因此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会增大其pH值,酶的活性有所升高,分解淀粉增多,但实验结果不一定与C5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及结果,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表示淀粉变化的是a,可用碘液检验 | |
B. | 表示淀粉变化的是b,可用KI试剂检验 | |
C. | 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b,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
D. | 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岛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其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 |
B. | 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 |
C. | 图中贮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来自内质网 | |
D. | 若体内含胰岛素受体的相应抗体,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 |
B. | 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 |
C. | 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 |
D. | 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
B. | 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 |
C. | 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frac{1}{2}$ | |
D. | 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frac{5}{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
B. |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C. | 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
D. |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