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研究环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调查了CO2浓度增加、升温、N添加、P输入、降雨量增加和干旱条件下,植物中碳含量以及土壤中碳含量的变化,其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中的碳含量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的量
B.升温导致土壤中碳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代谢加快
C.CO2浓度增加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故植物中碳含量比土壤中增加的更多
D.综合分析,环境条件改变对植物中碳含量变化的影响比土壤中的更大
【答案】A
【解析】
题图图1中干旱导致植物中含碳量下降,而CO2浓度增加、升温、N添加、P输入、降雨量增加都会使植物中的含碳量增加;
图2中,升温导致土壤中含碳量下降,而CO2浓度增加、N添加、P输入、降雨量增加和干旱都会使土壤中含碳量增加.。
A、植物中的碳含量是植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碳量,A错误;
B、由图2可知,升温导致土壤中碳含量下降,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土壤微生物代谢加快,产生CO2增加,B正确;
C、由图1、图2可知,CO2浓度增加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故植物中碳含量比土壤中增加的更多,C正确;
D、对比图1和图2可知,环境条件改变对植物中碳含量变化的影响比土壤中的更大,D正确。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基因表达的某些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结构简式是—CO—NH—
B.从图中可知,甲图中有四种核苷酸,表示翻译过程,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C
C.通过PCR技术得到32个乙图中的DNA片段,则需要加入186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用DNA分子做探针诊断遗传病,利用的是DNA复制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需要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以及受精作用过程中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Ⅰ虽然进行了染色体复制,但细胞Ⅱ的染色体数并未加倍
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
D.卵子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__酶,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此处使用的溶液浓度较大,以保证植物细胞会发生__________,以保护原生质体不被破坏;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__。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细胞不相同的是________。
(3)过程__________属于脱分化,过程__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其培养时选用的材料通常是分生组织,原因是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杂交育种比较,突出的优点是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
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
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某种质粒简图,图2表示某外源DNA上的目的基因,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BamHⅠ、Hind Ⅲ的酶切位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基因工程中若只用一种限制酶完成对质粒和外源DNA的切割,则可选EcoRⅠ
B. 如果将一个外源DNA分子和一个质粒分别用EcoRⅠ酶切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此重组DNA中EcoRⅠ酶切点有1个
C. 为了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酶切时可使用BamH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
D. 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EcoRⅠ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抗旱能力与吸收CO2能力的关系,将叶面积相等的的A、B两种耐旱能力不同的植物叶片分别置于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1)据图实验进行到20min时,A植物叶片积累的有机物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植物叶片,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研究结果判断,A、B两种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浇水可解除干旱胁迫,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说明给植物浇H218O形成C6H12O6的过程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安全有效提高产量一直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甲图表示研究低浓度NaHSO3(1mo/L)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为了阐明NaHS0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有研究小组做了相关实验,在盆栽条件下,分别给水稻喷施H20(CK)、1molLNaHSO3、2mol/LNaHSO3来探究不同浓度NaHSO3对水稻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其中实验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用相同字母(a或b)表示,有显著差异的用不同字母表示(如a和b)。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2)据乙图分析,提升NaHSO3浓度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提高水稻光合速率,所以农业生产上喷施NaHSO3建议选择________浓度。NaHSO3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与气孔因素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依据是_________。
(3)也有学者用实验证实NaHSO3可增加叶绿体内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_______,形成的ATP可驱动 _______(填具体生理过程)反应的进行,进而引起植株重量增加。植株重量增加来源于环境中的___________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