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检测淀粉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 | |
B. | 检测还原糖时,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振荡摇匀即可出现红黄色 | |
C. | 检测蛋白质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 | |
D. | 本实验需要用标准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加相应试剂作对照 |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解:A、碘化钾在溶液中电离出碘离子和钾离子,碘离子和淀粉不发生颜色反应,颜色无变化,A错误;
B、还原糖鉴定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
C、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 A 液1ml,再加双缩脲试剂 B 液3~4滴,C错误;
D、本实验需要用标准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加相应试剂作对照,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试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
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 | 1.1×10 | 2×107 | 1.4×109 | 9×107 | 3.4×106 |
(1)在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率是 。
(2)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处于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 图1 中 (填数字序号)=2×107,C 表示 。
(4)图2 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 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皖西南十校联盟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因提取分离抗定疾药物一青蒿素,屠呦呦荣获2015年的诺贝尔奖获.青蒿素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是一种不具有核膜和各种复杂细胞器的单细胞生物
B.疟原虫能侵人宿主的红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是相对的
C.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膜系统,将导致该虫的ATP合成完全受阻
D.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可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豌豆种子形状中出现皱粒 | B. | 人类白化病的出现 | ||
C. | 人类囊性纤维病的出现 | D. | 牡丹花出现多种花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杂交组合 | P(亲本) | F1表现型及比例 |
一 | 甲×丙 | 全为绿色 |
二 | 甲×丁 | 绿色:蓝色=3:1 |
三 | 乙×丙 | 绿色:灰色=3:1 |
四 | 乙×丁 | 绿色:蓝色:灰色:白色=3:1: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图中的载体也能运输蔗糖蛋白质载体 | |
B. | 碘以该运输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 |
C. | 该图运输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 |
D. | 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一种酶不能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
B. | 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 | |
C. |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 |
D. | 有些酶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皖西南十校联盟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所述物质明显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
A.细胞内绝大多数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B.氮元素主要位于含有“一CO一NH一”的一类物质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也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D.具有调节功能的胰岛素,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