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摩尔根研究白眼果蝇的遗传时也使用了该方法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研究白眼果蝇的遗传时也使用了该方法,B正确;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过程及相关内容,掌握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美国科学家以实验鼠为对象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在医学临床中常见的化合物2-脱氧葡萄糖能够有效抑制癫痫发作.这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癫痫的新药物.下列关于2-脱氧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2-脱氧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
B.2-脱氧葡萄糖是构成核酸的主要成分
C.2-脱氧葡萄糖经过开发有可能成为治疗癫痫的特效药
D.2-脱氧葡萄糖是一种糖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DNA粗提取”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获取核物质
B.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在增多
C.在用酒精凝集DNA时,使用冷酒精,效果更佳
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记忆细胞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细胞.
(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主要是进行图中所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6)图中c形成g和f是免疫的效应阶段,而g中产生的物质称为抗体.
(7)g细胞的产物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中(写一种细胞器).
(8)e和f的作用是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分别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研究发现,家鸡的芦花与非芦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D与d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羽毛为芦花性状的公鸡与母鸡杂交,子代中只有母鸡才可能出现非芦花性状.应选择何种基因型的公鸡与母鸡杂交,在雏鸡时可以依据有无芦花性状淘汰公鸡,以便多养母鸡,提高产蛋量(  )
A.(♂)dd×Dd(♀)B.(♀)DD×dd(♂)C.(♀)ZDZd×ZDW(♂)D.(♂)ZdZd×ZD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经过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d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生产上,一般不能通过直接培养B淋巴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其主要原因是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3)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科学家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表所示的标记.
噬菌体(T2)成分细菌(大肠杆菌)成分
核苷酸标记32P31P
氨基酸32S标记35S
此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子噬菌体与母噬菌体的外形和侵染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完成:
(1)噬菌体的元素组成有C、H、O、N、P、S等元素..
(2)噬菌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3)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表中所述元素是32P、31P.
(4)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表中所述元素是35S.
(5)此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突触后膜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除了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外,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二次免疫主要与下列那种细胞有关(  )
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