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某兴趣小组欲探究去除果实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棉花(果实称棉铃)为对象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实验步骤:
a.选取相同种植条件下、生理状况相同的、具有15个棉铃的植株若干,平均分成6组.
b.按不同比例去除棉铃,维持原来的种植条件.
c.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并计算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绘制坐标图.
(2)实验结果: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不断降低.
(3)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
(4)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CO2的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若突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C3化合物含量将减少,还原C3化合物所需的[H]和ATP来自光反应,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5)请写出棉花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CO2+H2O$→_{叶绿体}^{光}$(CH2O)+O2

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包括了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了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据图分析:(1)从图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2)根据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

解答 解:(1)a、据图分析,图中去棉铃百分率分为0、20、40、60 80和100,所以该实验共分为6组.
b、将每组的植株按不同的比例去棉铃,维持原来的种植条件.
c、通过测定并计算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绘制坐标图.
(2)据图分析,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断降低.
(3)实验结论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
(4)据图分析,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二氧化碳的固定场所在叶绿体基质.突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C3化合物固定减少,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含量将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时所需要的[H]和ATP来自于光反应,光反应中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5)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CO2+H2O$→_{叶绿体}^{光}$(CH2O)+O2
故答案为;
(1)a、6
b、去除棉铃
c、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
(2)不断降低
(3)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
(4)28  叶绿体基质  减少[H]和ATP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5)CO2+H2O$→_{叶绿体}^{光}$(CH2O)+O2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下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能否得到杂种植株?为什么?不能,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六倍体植株.
(3)随“神六”太空旅行的种苗中,最受关注的是柴油树试管苗.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e过程即可(填字母编号).
(4)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体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④⑤(填数字编号).
(5)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种子类似物,它是20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之一.由发育到f过程(填字母编号)的结构包裹上可制备人工种子.
(6)若用在SARS预防上,则融合的a、b细胞宜采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患者的B淋巴细胞两种细胞,前者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该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整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细胞的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或生物有(  )
①人成熟的红细胞  ②肌肉细胞  ③大肠杆菌  ④禽流感病毒.
A.①③④B.①④C.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具有广谱的抗虫特性,害虫取食豇豆组织后因消化酶活性被抑制不能消化食物而致死.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①CPTI基因加入“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目的是提高目的基因(CPTI)的表达能力,在a过程中,首先要用酶切出所需基因并暴露出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
②c代表翻译过程,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让多种害虫食用水稻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属于(  )
A.自由扩散;极性运输B.主动运输;极性运输
C.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D.渗透作用;非极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DNA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由基因B和b控制,研究得知,常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t,在纯合时导致雌蝇转化为不育雌蝇,但在雌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T-t、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F1中出现白眼果蝇,且性别比为1:3,据题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眼色的遗传中:红眼为显性性状,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XBY;
(2)让F1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约为13:3;
(3)F1的雄果蝇共有6种基因型,其中不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ttXBXB,ttXBXb,F2的雌雄比例为1:3;
(4)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白眼果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是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试验结论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其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A.20、10、5 B.40、20、10 C.20、10、10 D.40、2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t3—t6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