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2、分析图示:①代表氧气,②代表ATP.
解答 解:(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导致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上升.
(3)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过程可以合成ATP,其场所是基粒,能量来自光能,反应式是ADP+Pi+能量$\stackrel{酶}{→}$ATP.
(4)由于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分解后能释放出氧气,所以若用18O标记H2O中的氧,则18O会出现在光合作用产物O2中,即①.
(5)CO2是暗反应的原料,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为:(1)CO2固定CO2+C5 $\stackrel{酶}{→}$ 2C3;(2)C3的还原2C3 $\stackrel{酶}{→}$ (C H2O)+C5.由暗反应过程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
(6)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CO2+H2O$→_{叶绿体}^{光照}$(CH2O)+O2.
(7)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是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故答案为:
(1)光反应 暗反应 酶
(2)叶绿体基质 增多
(3)基粒 光 ADP+Pi+能量$\stackrel{酶}{→}$ATP
(4)①
(5)CO2→C3→CH2O
(6)CO2+H2O$→_{叶绿体}^{光照}$(CH2O)+O2
(7)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
B. | 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 | |
C. | 氧浓度为c时,有$\frac{2}{5}$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 |
D. | a、b、C、d四种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中的2为线粒体,3的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
B. | 甲图中的神经冲动只能从A传至B,故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
C. | 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a点后d点会兴奋,e点不会兴奋 | |
D. | 甲图所示的结构实际上在乙图示中也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步骤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 0 | 30 | 40 | 50 | 20 | 30 | 40 | 50 |
Ⅱ.取8只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Ⅲ.另取8只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B | 酶B | 酶B | 酶B |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原温度下保温5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 |
B. |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 |
C. | 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 |
D. | 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受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B. |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 | |
C. | 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 |
D. | 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